閱讀歷史 |

第34章 胡惟庸:該爭的時候,還是要爭的 (第1/1頁)

加入書籤

“最不能得罪的,竟然是太子?” 塗節滿臉疑惑,呆呆的望著胡惟庸。 在他聽來,胡庸這話就跟笑話一樣。 朱標畢竟只是個太子,上面有皇帝,有皇后。 下面,還有淮西那些迅猛如虎的驕兵悍將。 整個大明朝,怎麼看也不該是溫文儒雅的朱標最不能得罪。 而看著塗節那滿心疑惑的表情,胡惟庸卻沉聲說道: “滿朝官員均是對陛下畏之如虎,可殊不知觸怒了陛下,萬幸之餘尚有皇后娘娘,亦或是太子為其求情。” “可若是得罪了太子,以陛下對太子的信任與器重,以皇后娘娘對太子的寵愛,任憑是誰也無法在大明立足。” “所以即便我知道此時北伐大軍根本不缺糧草。” “可既然太子下令,哪怕是從商人手中購買,這五萬石糧草也要按時送到北平。” “這.....” 塗節有些震撼之下,看向胡惟庸低聲問道: “義父,陛下對太子就沒有一點點的猜疑?” 畢竟歷朝歷代,幾乎沒有皇帝不猜疑太子的,恐怕也沒有太子不想盡早上位的。 可聽到塗節這話,胡惟庸非但沒有厲聲訓斥,反而像看傻子一樣看向塗節。 “若陛下真的猜疑太子,那就不會拿著劍追著太子砍了。” “若太子想要上位,也就不會頂撞陛下,控訴陛下乃是昏君了。” “嗯.....義父所言極是,我現在就將書信發給河北、山東的官員。” “不急。” 見塗節拿起信件就要離開,胡惟庸淡淡說道: “這五萬石的糧草必須按時送到北平,可籌措糧餉的動靜也可以鬧得更大一些。” “義父,您的意思是....” “既然是從商人手中緊急收購糧草,那價格自然也要高一些。” 儘管胡惟庸始終將李善長的忠告記在心上。 可朱標動動嘴皮,就要他再籌措五萬石糧草這件事兒,依舊讓胡惟庸心裡不爽。 特別是想到當時朱標一言而斷,壓根不給他訴說困難的機會,胡惟庸就恨的牙根兒癢癢。 他畢竟是大明朝的丞相,又不是朱標的狗。 總不能朱標丟出去個球,他都要屁顛屁顛的給叼回來吧。 而且籌措五萬石糧餉是朱標親自下令,當時老朱也聽到了。 就算最後發現要花費大量銀兩,朱標也怪不到他頭上,朱標也只能吃這個啞巴虧。 “義父....”就在胡惟庸沉思之際,塗節突然再次出聲道: “義父,您方才不是說,整個大明朝最不能得罪的,就是這位太子殿下嗎?若是這次從中牟利,會不會....” “太子自然是不能得罪,可籌措糧草也是太子下的命令。” “該爭的時候,也還是要爭的,否則將來但凡有麻煩事兒,太子一股腦推到你我頭上,我等又該如何?” 不動如山、動則如山崩。 對於李善長的這句忠告,胡惟庸還是銘記在心的。 只不過他還是認為李善長這一輩子都過於謹慎了些。 在老朱面前唯唯諾諾也就罷了,在朱標面前依舊不敢抬頭,最後被朱標設計的辭官還鄉,他還不敢爭些什麼。 在胡惟庸眼中,李善長謹慎的有些軟弱了。 然而他不是李善長,該爭的時候他還是要爭的。 如今稍稍試探一下朱標,在他看來也是很有必要的。 “塗節,太子久居深宮,他自然不知民間糧草的真實價格是多少。” “可是陛下可是親歷過民間的......” “那有何妨!”不等塗節說完,胡惟庸狠狠瞪了他一眼,厲聲道:“陛下親歷民間之時,中原動亂,當時糧米價格是現在的數十倍不止。” “你只需讓山東、河北兩地的官員多報個三倍五倍,陛下自然發現不了。” “總而言之,這是太子下令,陛下當時也聽到了。就算陛下有所懷疑,哪怕為了太子的顏面,陛下也不會深究什麼!” 聽到胡惟庸這話,塗節雖然依舊有些不安,但還是在密函中添了幾筆。 只不過見塗節那惶恐不安的樣子。 胡惟庸沉吟片刻,還是走到他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溫聲道: “塗節,為父知你聰明,也將你視為左膀右臂。” “將來這中書丞相的位置,自然也是你的。” “你我現在所為,也是要告訴咱們這位太子,不能什麼麻煩事兒都丟帶下面。” “為父也是為你將來出任丞相鋪路!” “義父.....” “方才那些話你要牢記在心,可與太子爭,可也要分清形式,知道什麼時候該爭,什麼時候不該爭!” 看著擺出師長模樣,諄諄善誘的胡惟庸。 塗節雖然心有鄙夷,但還是裝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跪在胡惟庸跟前感激回道: “義父教誨,塗節謹記在心。” “義父大恩,塗節萬死不辭!” “起來吧。”將塗節扶起來後,胡惟庸親自彎腰為塗節拍去身上塵土。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