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三十一 開門見山 (第1/3頁)

加入書籤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何為道?老子有言,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謂之道。

何為器?器,皿也,在這裡是一切器物的統稱。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看不見,摸不到,一個看的見,摸的到。

若以今日此事而論,二人的分歧便在於,呂道長的道,並非方道士的理。

再簡單點兒說。呂道長的做事原則是:思而後行。方道士的做人原則是:幹了再說。同樣是學武功,先明其理,後行其事,豈不很好?同樣是武功,先練來看,不懂再說,不也很好?各有各的道理,誰也說不服誰。呂道長認為,拳理乃是前人的心血的結晶,又是自身多年習武的體悟,習之事半功倍,當為首選。方道士認為,不管它是甚麼,反正自個兒也不愛聽,說了也是白說,純粹瞎耽誤功夫兒。

誰對誰錯,也不好說。

反正呂道長是說不過他,最後只得拿出殺手鐧,才將振振有辭方道士制服了。

還是那一招兒,呂道長言道,你若不聽拳理,我便不教拳法。

就是這一招兒,方道士無可奈何,擺明了師父欺負徒弟,老的欺負小的,臉也不要了。

再講,又聽。

講著講著,呂道長也沒招兒了。

一看就知道——

耳朵如同長滿繭,兩眼翻作魚肚白。

目為心之使,耳為心之司,方道士來了一招兒如封似閉,全不與呂道長有半點兒交流。一個眼睜睜浪費唾沫,一個傻乎乎杵在那裡,這,究竟是在幹什麼?教過徒弟不少,從沒有過一個令人如此勞心勞神!這是一個什麼人?怎麼會有這種事?這,究竟又是為了什麼?呂長廉闇誦一聲無上天尊,又將這些想過千百遍的問題拋給了神。

無上天尊依然無言。

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自然而然為道,無為而治為道,不若任他去,造化由一心?

可是,可是,自己是師長,怎可由他胡為亂為,坐視不理?

然而,然而,若是如此與他相處下去,早晚有一天,得給他氣死!

不若,不若,乾脆一掌劈死了他!

無上天尊——

呂道長再次闇誦,及時將那有悖人性的念頭扼殺於心底,開口道:“你幾人自行練功,方殷,你隨為師習那——”玉清三十六掌!成了!略施小計便將呂老道哄得團團亂轉,瞧自個兒裝得多像,一如聽書入了迷!成是成了,天才險些飛回天上,英雄也差一點兒落得半路夭折的下場!無論如何,一場慘案終究沒有發生,少時二人相對而立,一傳功,一學藝,師徒皆大歡喜。

“且慢!”方道士搖頭,微笑:“要說拳腳功夫,我還是會一些的!哈哈,看好,這便練給你瞧瞧!”說罷拉開架式,虎虎生風,嘿嘿哈哈打了一套拳。拳法共有四式,分別是:換手沖天炮,黑虎掏心,金雞獨立,以及猴子偷桃:“如何?”方道士練畢,儼然收式。呂道長呆了一會兒,道:“你這拳,誰人教的?”方老大笑嘆一聲,神秘低語:“是一個高人,你不認識。”

呂長廉嘆了口氣,一時無語。自是薛萬里薛大俠,此時方道士便就不說呂道長也知道了。若不是他,上清怎會無緣無故多了一個不成器的弟子?若不是他,呂道長又何以立在這裡看著方道士丟人現眼?若不是他,二也結不成這一段不明不白的,道緣:“我這拳法怎樣?很威風,很歷害罷?”方道士連連追問,呂道長含糊說道:“尚可。”

“尚可?不是罷?老薛的本事我可是見過的,那傢伙可是真有一手兒,當年——”方道士是個眼光很高的人,向來不輕易誇讚別人的,而得到方道士認可的人,那必須是英雄好漢一流的人。方道士聞言大為不滿,忿忿開口便要給無知的人一個明白:“不必多言,你且隨為師學那玉清三十六掌,第一式——”呂道長擺擺手,打斷了剛剛開始的一番長篇大論:“開門見山。”

“哼!有眼不識泰山!”方道士猶自不甘,忿忿閉嘴。

開門見山。

“兩足左右分開,成騎馬式,兩拳緊握各置腰際,目視前方,右拳向前猛力擊出,拳與肩平,掌心向下,反之出左拳,這般,如這般,看好了麼?”呂長廉言傳身教,虛擊數拳之後問道。門?方道士當下又迷門了,一臉困惑。呂長廉微微一笑:“門乃是門戶之意,所謂開門,是喻你出手進擊。”方道士恍然點頭:“是這樣,那山,又怎麼個見法兒?”呂道長攏指成拳,肅然道:“這,便是山!見山,是指一往無前,剛猛決烈的拳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