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63章 宋遼博弈(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鵬舉何出此言?”李彥仙說道。

“聽少嚴兄說完後,某更能斷定,耶律大石是不會輕易與我軍正面作戰的。”

雖然喝了些酒,但岳飛還是很清醒的。

“西域極其遼闊,北庭城距離虎思斡耳朵城有兩千多里,若是我軍長途跋涉遠征,後勤幾乎很難保證,只要耶律大石故意拖延,我們將會十分被動。”

古人說,用兵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這裡面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說明:主帥在這裡面,唯一能決定的就是人和。

也就是說,只有人和是受控制的。

而人和還需要嚴明的軍紀、充足的糧食補給,以及賞罰分明的制度來保證。

做到人和,門檻也是極高。

岳飛能做到,李彥仙也能做到。

可是打仗不僅僅只有人和。

天時和地利,皆非人能定。

主帥只能等待好的時機,引誘敵人到對自己有好處的位置。

這兩個重要的因素,都無法隨著人的意志轉移而轉移。

說到底,打仗本身操作難度極高,且成功的將帥是擅長借用天地大道,而不是控制天地大道。

能控制的,那是神話傳說中的修道者,而不是岳飛、李彥仙這樣的將帥。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明白岳飛的擔憂。

李彥仙也沒有反駁岳飛的話,如果遼國真的那麼好打,他打的就不是葉密立,而是直接帶兵去圍攻虎思斡耳朵城了。

宋代周邊蠻夷,與漢唐早就不一樣。

自宋以來,蠻夷在科技層面第一次超過中原王朝。

就是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在五代時期,大量吸收從中原逃過去的工匠,在冶鐵、鍛造、紡織、火藥等方面,全面追趕,甚至不少領域超越中原。

已經很難再出現一漢敵五胡的局面。

西遼也是如此。

七河流域和河中地區的蠻夷,早就不是漢唐時期的蠻夷。

這些人要麼吸納了唐的科技,要麼吸納了阿拉伯人的科技,為己所用,大量鐵甲裝備,配上西域優良戰馬,出現諸多城池。

當然,趙寧改變的這個時代,大宋的科技已經突飛猛進,火藥製造越來越普遍。

但是火藥應用在軍事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行動慢!

這個致命的弱點在中原或者遼東打仗,並不明顯,因為中原或者遼東,都有大量的城池,大量的村落,大量的步兵。

可是在草原,城池少,要打的是高機動性的騎兵戰。

往往極容易出現突襲的情況,這就降低了火炮的作用,除非是進入虎思斡耳朵那樣的城鎮地區。

岳飛接著說道:“陛下並不想與契丹人交惡,這一切都還是源自高昌擅自殺我朝使者,引發的一連串對立。”

李彥仙說道:“我派過使者去虎思斡耳朵城,契丹人故意拖延,逼迫我們出兵,好給我們一個下馬威,從此可以看出,契丹人目前對我們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並且不願意退讓,我們的確想做買賣,但契丹人不相信我們。”

岳飛點了點頭,說道:“與契丹人的戰爭,看來無法避免了。”

第二日,岳飛給在高昌的劉錡寫了一封信。

宋軍開始積極備戰。

在草原上,顯然沒辦法像中原那樣一路橫推,以戰養戰。

長途奔襲在所難免,後勤壓力自然就大起來。

五月中旬的時候,一批糧食物資從高昌排程了過來。

此時,張珂再一次抵達了虎思斡耳朵城。

這一次張珂的身份又不一樣了,他帶了兩封信。

一封信是趙寧給耶律大石的,是一份共富貴的信。

在信中,趙寧用最真誠的語氣,向耶律大石表達了和平相處的決心,希望大宋能與大遼像過去那樣。

與此同時,承諾大宋將商品源源不斷輸入到大遼,並且免除大遼進入大宋的所有商稅。

這是一封極其具有誘惑力的信。

耶律大石看完後,甚至有些懷疑趙官家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居然能開出如此優厚的條件。

但耶律大石並不知道,時代已經變了。

像耶律大石這樣的人傑,自然非同一般。

可是他不知道水泥路,不知道珍妮紡紗機,不知道水力紡紗機,不知道江南的改稻為桑,不知道流水線生產帶來的社會分工。

這些都大大提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