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38章 又開始忽悠金國(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錢喻清說道:“陛下的意思是,金國會通脹?”

“沒錯。”

趙鼎說道:“那這件事還需要各地糧儲司和冶鐵司的配合,因為一旦貨幣流入金國上層,這些人必然會用貨幣來我朝購買糧食和鐵器,甚至可能有火藥。”

呂頤浩說道:“目前流入金國的商品主要以茶葉、陶瓷、絲綢、布匹等生活用品為主,對糧食是做嚴格管控的,並且從多方面管控,民間商人沒有度牒憑證,無法收集糧食,民營商社中,各地大的糧商,都在地方官府的嚴格管控中,想要走私糧食出去,並不容易。”

他非常清楚,河北不少秦檜的舊勢力被連根拔除,新的官員有一半是呂頤浩任命的。

趙寧倒是不擔心這一點。

不過說到這裡,他忽然想起明末晉商給建奴走私糧食一事。

大明朝都沒防住,大宋能防住?

如此漫長的國境線,找個小樹林搞點小動作不就行了?

還真不行!

後世傳言的晉商千里迢迢給建奴送糧食,是毫無生活閱歷的書生在臆想。

建奴的方法是穿上蒙古喀喇沁部的衣服,馬匹披上蒙古人的皮甲,假扮成蒙古人。

喀喇沁就是朵顏三衛之一,是大明朝的屬臣,在張家口的互市,那是官方合法行為。

大明朝本來就長期賣糧食給喀喇沁部。

也就是說,建奴是鑽了空子,晉商也是鑽了空子。

建奴把糧食從張家口的互市地運出去,是大搖大擺運出去。

讓晉商千里迢迢送糧食,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那種買賣底褲都賠乾淨。

那大宋朝與金國呢?

商人走私糧食賣到金國,首先數量必然不少吧?

數量多,就必須走官道,否則根本沒辦法運輸。

大批糧食走官道,很容易就走漏風聲,流傳出來。

或者說很容易被宋人安插在析津府的細作刺探到,這不是什麼難題。

所以這種事,只需要內部嚴管,外部監視,很容易識破。

趙寧說道:“給金國輸入大量貨幣,麻痺金兀朮,至少能讓他們延緩好幾年,等我朝增大火藥製造,再多面合圍金國,朕要畢其功於一役!”

王宗濋心中感慨道:金國面臨西線壓力,若能在河北賺取大量錢財,必然會如飢似渴,若是個人賺錢,還會顧慮這個錢能否賺,但若是一個群體賺錢,一旦走上這條路,就很難回頭,他們一開始甚至洋洋自得,殊不知,這是慢性毒藥。不出兩年,金國國內物價必然暴漲。

王宗濋說的兩年,恐怕都保守了。

金國生產體量小,又被大宋的高價吸引,賣出大量商品,國內商品總量下降,貨幣增多。

若是換做21世紀,金國還能用工業製造效率延緩通脹。

可是在12世紀這個生產力低的時代,一旦商品被抽取了一部分,又增加大量貨幣,民生很快就會動搖。

眾人不由得佩服趙官家這貨幣和商品騰挪禦敵的本事。

“嶽卿,朕想讓你走一趟西域,去會會耶律大石。”

“必然讓臣去西域,臣必遵照聖命,不過安北府的局勢……”

“是該提拔提拔新人了,牛皋跟隨你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朕想讓他任職安北府經略使。”

說完,他看著張浚說道:“張卿意下如何?”

“臣覺得可行。”

“那耶律大石非一般人,能從燕京撤到西域,使西域各方勢力臣服,朕不敢輕視他,朕需要讓你去西域臨時主持大局。”

“臣必不辱使命!”

“吳卿。”

“臣在!”

“河北防禦還需要多多依仗你。”

“陛下放心,臣必不辱使命。”

由於這傢伙打仗鬼花樣太多,讓金人吃了很多虧,金人罵他“鬼將軍”。

似乎很多人都忘了,吳玠其實是防守之王。

至於岳飛的兵力從何處調,這其實是個比較頭疼的問題。

遼東、河北、京東、河東、陰山、興州,這些邊鎮,都有充足的兵力,但是這些地方都面臨著敵人的高壓。

大宋朝總兵力已經過於龐大。

所以趙寧只能從拱衛京師的禁衛旅中抽調精銳給岳飛。

散會後,趙寧安排人見了金使。

接待金使錫林赫魯的是虞允文和李若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