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37章 對金國新一輪的貨幣戰爭(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個時代的戰爭規則已經和靖康元年完全不一樣。

如果金兀朮在河北一口壓五十萬大軍,大軍快速橫陳壓下,以回回炮攻打宋人城池。

河北防線可能會遭到巨大的破壞,勝負先不說,恐怕會有無數人死於戰爭。

對金人來說,死一批金國百姓,他們無所謂,不心疼。

但是對於大宋來說,河北再次遭到打擊,無數老百姓受到戰爭牽連,是趙寧無法接受的。

那可不是一串串數字那麼簡單,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完整的家庭。

岳飛說道:“如果逼迫金兀朮對國內兵力部署做重新調整,會減少河北軍防壓力,屆時再北伐,能夠使許多士兵,甚至百姓,活下來。”

吳玠也點了點頭,說道:“臣是贊同嶽帥所言的,現在我朝佔據主動地位,啜河又被拿下來了,沒必要如此著急與金人全面開戰,將啜河經略好,全面包圍金國,對我朝損失更小,勝算更大!”

又是一陣沉默,趙寧問張浚:“張相公認為呢?”

“臣覺得嶽鵬舉和吳晉卿說的都很有道理。”

“呂相公呢?”

“臣附議。”

其他人也點了點頭。

趙寧又說道:“諸位從這件事中總結到了什麼呢?”

呂頤浩說道:“前段時間,我們在此言之鑿鑿地說可以北伐了,眼下對比下來,人若僅僅只是在朝堂,對局勢的判斷,還是有偏差的,幸好陛下說等岳飛和吳玠回來,聽聽他們二人的意見。”

趙鼎點了點頭,也說道:“看來我們這些坐在大後方的人,對前線的瞭解,不夠全面,還得讓在前線的兩位大帥回來參與議論北伐,才清楚該怎麼做!”

“朕倒是覺得,不僅僅這件事如此,從皇帝到宰相,到六部九卿,到各路政官、州府、知縣、監鎮官,一層又一層,最瞭解實情的,還是一線的人。”

趙寧若有所感。

他繼續說道:“在過去的十四年裡,朝廷改制,是從上至下,這個段時間,朝廷打破了陳舊的秩序,可接下來呢?接下來難道還需要再打破陳舊的秩序這麼簡單嗎?各個新政已經在推行,難道天下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嗎?”

諸位宰相沉默不言。

趙寧話鋒一轉,繼續回到金國的問題上,他問岳飛:“啜河多久能駐兵紮根?”

“眼下我軍尚在雲內州作戰,但啜河一帶已經出現金軍,臣的意見是,雲中戰場儘快想辦法停下來,朝廷不要刺激金人,若是朝廷沒有做好與金人作戰的準備,在雲內州打壓打壓金人的氣焰,就收兵。”

“這也是你岳飛出兵雲內州的初衷?”

“是的,金人趁我軍出兵啜河,在安北府肆意搶劫,臣若不好好壓一壓金人的氣焰,他們必然變本加厲。”

王宗濋又說道:“嶽帥,我倒是有一點想不明白,如果我們在雲中大舉東進,奪下雲中,那豈不是會逼迫金兀朮分兵到雲中?”

“不!若是我們奪下雲中,金兀朮不會再管雲中,他不是看一城一隅的人,他必然會立刻將燕京所有兵力壓在河北,快速南下,與我們全面作戰!”

“那我們在啜河駐兵,就能牽制他分兵?”

“啜河的東面是上京,上京是金帝所在,也是金國中樞,而云中只是金國軍事重鎮之一,孰輕孰重,金兀朮心中瞭然,若他連上京都不管,上京淪陷,金帝被俘,深入河北的金軍,即便在河北取得戰果,得知他們的國主被俘虜後,恐怕會陷入分裂。”

王宗濋“哦”了一聲,這才徹底搞明白其中權重利弊。

趙寧說道:“下一步,金兀朮必然會增兵西線,與我們談判,透過外交壓力讓我們退出啜河,若是我們不退出,金人很快會唆使他們手中的草原勢力,對我們用兵,消耗我軍兵力,只要我們能守住啜河戰線,時間稍微一長,金國朝堂上就會陷入分歧,必然會有人給金兀朮施壓,逼迫他在西線建立大量軍防,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這就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比拼了。

我再開闢新戰場,逼你也開闢新防線,從軍費上壓得你喘不過氣,引發國內政治危機。

對金國的戰略基本上清晰了,趙寧話鋒再轉,說道:“朝廷已經調令劉錡和李彥仙西征高昌,但是高昌背後有契丹人支援,朕擔心高昌戰局陷入持久戰,河西有十萬大軍,此次兩路各出動三萬,朕接到訊息,乃蠻部也已經臣屬於契丹,若是耶律大石得知我朝西征高昌,他必然會命乃蠻部南下攻打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