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41章 張浚謀反?(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為了大金,完顏昌毅然決然派出了自己的兒子完顏烏達補出使宋國。

這下可把上京的貴族老爺們感動壞了。

你看看人家,為了大金,把自己兒子都派過去了。

大英雄啊!

以後誰要是說魯國公任何壞話,我第一個不答應!

對!不答應!

宋金的局勢在變,金國內部的局勢變動也在蓄勢待發,大宋內部亦然如此。

時間過得很快,汴京的事務正在一波又一波理順。

靖康十二年的第一個季度,至少政事堂的宰執們沒有消停過,關於如何消化西夏這個地盤,三省六部已經爭得頭破血流。

當然,在頭破血流之中,政事堂最後還是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的。

就是將中原的行政照搬到興慶府和西平府一帶,直接併入陝西,由京兆府統一管理。

這顯然是為了防止有人在新的行政區裡搞割據。

接下來一段時間,就是安排西北的官員。

這些細節的事,趙寧倒是沒有多過問。

唯一過問的事情就是,是否提拔了胡銓為永興軍路布政使?

既然皇帝都親自過問了,胡銓的布政使位置是鐵定了,政事堂的任命函也快速送到京兆府。

倒是二月二十五日,一條從西北送來的捷報,抵達了東京城,振奮人心!

張掖,河西重地,被折彥質攻克下來,城內三千西夏人全部投降。

中原王朝的旗幟在一起飄揚在張掖城的上方。

大宋的版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躍暴漲,向西北延伸千里。

西北最遠到了張掖,北方抵達後套之地,陰山黃河一線,也已經納入大宋版圖內。

此時的大宋版圖,西至河西,北抵陰山,東頻大海,南達凌牙門。

東西橫跨五千裡,南北更有萬里之隔。

這一年的大宋,儼然已經成為東方世界的超級大帝國。

張掖的收復,可把趙寧高興壞了。

從去年年底,就沒有聽到折彥質的訊息,時隔幾個月,終於送來了捷報。

張掖,山丹軍馬場,這個時代最大的養馬場,祁連山下的瑰寶!

它,現在回到趙寧手裡了!

這意味著,宋軍可以大批次武裝騎兵了!

意味著這個銳意征戰四方的帝王,現在有取之不盡的戰馬了!

從這一刻開始,大宋的鐵騎軍團才真正開始源源不斷登上戰爭的舞臺。

當天,趙寧便急忙召集了宰執議事。

有趣的是,範致虛也在其列。

“賜折彥質懷化大將軍,犒賞隴右天武軍,立刻給張浚批示,讓他安排援軍前往張掖,繼續對河西進行軍事行動,朕要一口氣收復玉門關,直接打通西域!”

趙寧感覺自己正在創造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將超越盛唐的時代!

內政通和,新農政已經完成了一大半,大宋的老百姓沐浴在新政的光輝下。

南方的大部分農業已經完成了生態化改進,量產增加,地方糧倉裡的糧食已經堆不下了。

北方的河北、河東民生都在慢慢恢復。

從占城和交州運來的糧食,進入江東和中原,更是直接改變了商業生態,締造了史無前例的發達商業圈,促進更多人進入城市。

大宋第一批超級大都市正在呈現雛形。

他心中的自豪,已經無以言表。

但是,危機卻潛伏在他看不見的地方。

靖康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京兆府。

這一天,長安城像往常一樣平靜。

農民們陸陸續續去田裡春耕,街頭的狗子們也乖乖地躺在地上曬太陽。

接到了任命函的胡銓,感覺自己頭又腫了起來。

那西夏的核心地盤現在規劃到他手裡去管理,雖然只限於民政,但這也要命啊。

現在能夠確定的是,朝廷一定會往興慶府一帶移民,而是移一大批人過去。

為了儘快佔領那裡,必然也是給出了非常豐厚的。

移民是個很頭疼的事,從關中移民到興州一帶,對於胡銓來說,就是在自己的地盤轉移人口。

誰願意離開家鄉呢?

唯一的辦法就是撒錢。

那麼,一旦牽涉到錢,就必然引起更多的麻煩。

而這件事,他還不得不去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