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37章 來京的大食人(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說到張俊,距離上一次抄他的家,好像已經過去兩年多了。

聽說這兩年多,張俊在杭州府一帶不但沒有因為被抄家而變得沮喪,反而如魚得水。

這人還是得用對地方啊!

日本古代是出了名的金銀產地,這一點歷史常識趙寧還是有的。

王宗濋說道:“日本多金銀這事民間早有傳聞,我都聽了不少,但朝廷如何從那裡獲得金銀呢,這並非易事。”

“我朝自真宗以來,沿海便有與日本大開貿易的傳統,金銀確實獲取不少,但大多在民間,且無法查證民間商人獲利之數。”趙寧說道,“我要的是朝廷能得到那些金銀。”

錢喻清說道:“此事也不難,倭人最喜好我朝詩詞書畫,尤其對蘇子瞻、黃庭堅等人字畫詩詞愛不釋手。”

“那些在大宋也價值連城。”王宗濋說道。

“我的意思是,臨摹抄本,不需要原跡。”錢喻清說道,“文房四寶在日本也備受追捧,是倭人躋身貴族上流的唯一選擇。”

“你的意思是,用這些,來換取金銀?”

“這些絕對可以換取金銀。”

“這件事你親自督促杭州市舶司。”趙寧說道。

“是。”

說完這些,趙寧騎上馬,又在周圍溜達了一轉。

不知不覺已經走到通往南薰門的官道附近。

此時官道附近的商旅絡繹不絕,一車又一車的貨物乘載在馬車後面,運輸進入城內。

在城門口,負責稽核出入的吏員們正在忙碌著。

東京城的人口流動超過歷朝歷代。

因為商業空前發達,農民想要進城也十分自由。

甚至在城門口,還專門有戶部的吏員,他們會對進城的人進行統計。

例如此時,就有一批衣衫襤褸的人,在一邊聚集著。

另一個吏員走過來,對那些人說道:“你們跟我進城,去開封府衙登記籍冊,登記完了,我安排你們住宿和吃飯的地方,明日開始幹活,每天10文錢。”

按照東京城一個饅頭一文錢的價格,每天10文錢,還包吃住,這些人絕對能夠生存下去。

眾人臉上露出笑容來,跟著那吏員進了城。

看到這一幕,趙寧倒也習以為常,因為這些早在仁宗時代就有了。

後來宋徽宗和蔡京還搞了居養院和安濟院,地方官員為了討好蔡京,開始大肆搞社會福利制度,讓原本就困難的大宋朝財政雪上加霜。

後來那些慢慢也玩不下去了。

倒是這種為流民找工作的制度,從仁宗時代就保留下來。

如果你是流民之一,覺得這裡工作太苦太累,不想幹了,也可以,辭職是自由的,無非就去東京城大街上躺平要飯,也沒人說你,不過可能經常會被治安人員盯著。

過去的大宋朝以文治國,武功雖然差了些,社會風化卻十分不錯。

這些優良的傳統,並未被趙寧打亂,反而隨著財政增長,和就業崗位的增長,變得更好起來。

突然,前面樹林間的官道上,傳來一陣喧鬧聲。

趙寧立刻被那喧鬧聲吸引了過去。

只見一群人圍在官道上,將官道都給堵住了。

在城門口的官員,派了兩個吏員,帶著幾個衙差,向那邊走過去。

趙寧問道:“走,過去看看。”

“會不會有危險?”王宗濋說道。

“這京師門口,哪裡會有危險,以後此地都是百姓居住之地,若是有危險,那開封府的官員們都可以滾蛋了。”說完,趙寧騎著馬便走過去。

周圍一群人趕緊跟上。

到人群附近,趙寧便聽到裡面傳來喧譁聲。

“分明是你們驚擾了我娘,不賠禮道歉,還想要打人?”人群中傳來一個男子的聲音。

“大膽刁民!知不知道這些人是誰,也敢在這裡訛詐放肆!”

回應的是一箇中年人,穿著一身官服,不過他說話有一股濃濃的吳音,一聽就知道是江南一帶的人,與錢喻清和錢槿姝的口音十分相似。

王宗濋疑惑道:“是江南的官員來京了?”

錢喻清也頗有些疑惑:“看起來似乎是市舶司的官員,怎麼來京師來了?”

再一看後面那些騎著馬的,錢喻清立刻明白過來:“是大食人,我想起來了,之前官家要召見那些大食人,我給杭州發了命令,宣他們來京師,應該就是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