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67章 能說會懟趙官家(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趙寧的音量並不大,但每一個人都能清晰地聽見他的每一個字。

“陛下,臣等不是那個意思。”

“那你們是什麼意思?”

“臣等只是覺得,如今邊境所耗甚巨,實屬……”羅汝楫說道。

趙寧冷笑起來,他說道:“羅卿,你說邊境所耗甚巨,你給朕指出一條,哪裡所耗甚巨?”

“河北目前正在大量增兵……”

“增了多少?”

“這……”羅汝楫立刻語塞,“臣只是禮部侍郎,臣也不知增了多少。”

“你既然都不知道增了多少,就敢在朝堂上大言不慚說所耗甚巨?”趙寧的眼神忽然如同鋒利的劍一樣釘在了羅汝楫的聲音,他握住劍鞘的左手微微加大力道。

“陛下恕罪,是臣孟浪了。”羅汝楫立刻認了個錯。

這種進言,算不上多嚴重,最多就是張口就來。

在鼓勵說話的領導那裡,一般只會認為這人有些輕佻,不可委以重任,但若要因此嚴懲,容易造成集體恐慌。

趙寧也沒有揪著不放,至少借這句話,堵住了那些想打邊關軍費的人的小心思。

當然,以趙寧這種性格,這件事才剛剛開始。

趙官家的態度忽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讓有些人感到微微驚訝。

趙寧突然問道:“何為仁政?陳政賢,你來跟朕說說,何為仁政?”

陳政賢說道:“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經界始。”

“何意?”

陳政賢說道:“孟子的意思是,行仁政,一定要從劃分、確定田界開始,田界不正,井田就不均,作為俸祿的田租收入就不公平,因此暴君汙吏必定要搞亂田地的界限。田界劃分正確了,那麼分配井田,制定俸祿標準,就可輕而易舉地辦妥了。”

“那朕的新農政算不算仁政?”

“陛下的新農政,自然是千古以來的仁政。”

“那卿又何來勸朕推行仁政?”

“臣以為,仁政者,是從上至下,推行仁德,君王對大臣,大臣對地方官員,地方官員對百姓。”

“仁政的目的是什麼?”趙寧問道。

“是為了四海昇平。”

趙寧又問道:“何為四海昇平?”

“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如此說來,四海昇平,是指百姓富足,如此便是仁政,沒錯吧?”

“沒錯。”

“那與官員何干?”

陳政賢愣了一下,立刻說道:“官員為天子牧民,百姓若想獲得仁政,必須先從對官吏的治理開始,對官吏施以仁政,則百姓才有仁政。”

“你的意思是,朕的新農政已經失敗了?”

“臣不是這個意思,陛下的新農政是亙古未有之仁政,在陛下勵精圖治和朝堂諸公盡心輔佐之下,新農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那在過去新農政執行時期,朕有對官員施行你所謂的仁政嗎?”

陳政賢整個人一震:“這……”

趙寧的問話,可以說直接將陳政賢鎖死,讓他的仁政邏輯自行崩潰。

“陛下,臣……”陳政賢顯然還想再偷換概念,繼續說下去。

因為今日許多官員都已經站出來了,大勢來了,要趁勢而起。

然後,趙寧卻平靜地說道:“你先好好想一想,給朕一點時間說幾句話。”

陳政賢的話被硬生生塞回去。

趙寧繼續說道:“仁政是指讓老百姓過得豐衣足食,沒有其他的解釋了,如果諸位非要在裡面加一個對官員的仁政,朕倒是也想來與諸位好好討論討論這件事。”

“南方諸路,北方諸路,地方官員提報,要求朝廷從輕量刑,效仿漢孝文帝,這一點,朕表示很欣慰,我大宋官員皆知仁、義、禮、德,此乃天下蒼生之福。”

眾人再一聽趙官家這話,一時間,竟然又燃起了大大的希望。

可是做領導,不懂得講大話,講高格局的話,哪還能做合格的領導?

趙寧繼續說道:“但是,朕卻絕對不允許,有些人,拿著仁政當面在朕面前一套,背後又瞞著朕玩另一套!”

他這句話一出,大殿內的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你說是不是陳參政?”趙官家的目光落到了陳政賢的身上,語氣冷得像臘月的寒冰。

陳政賢心頭一震,立刻說道:“臣愚鈍,臣不知陛下何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