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66章 反擊(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如何個不容易?”趙寧問道。

王次翁說道:“便說地方上最底層的官員監鎮官,要從東京大學篩選品德兼優的人才出來,吏部進行考核,成績優異者才能上任,更別說一縣之知縣。”

大宋朝原本就1234個縣,即便這幾年,對安南和占城的戰爭後,有了新的行政管轄區,但縣這一級別的,依然也就一千多個。

別看京師到處都是大官,就以為官員不值錢了。

這種叫倖存者偏差。

在一億多人的大帝國裡,能坐上知縣這個位置的,佔比就的確很低很低了。

而一縣的知縣,被稱作縣的父母官,在地方權力還不夠細化的古代,知縣的權力是非常大的。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封建社會“官本位”源自宋朝的原因,在宋朝當官,尤其是文官,所享受的資源和待遇都是頂級的。

在大宋朝,不當官,無論再如何有錢,都是人下人。

失去了大唐的武功和氣魄後,人們削尖腦袋開始往官場裡鑽。

王次翁繼續說道:“要做知縣,至少同進士出身,一位同進士要經歷解試、省試、殿試,才能在萬眾之中脫穎而出,而現在要上任官職,還需要再進入新官學,隨後吏部考核,最後經歷多方審定,委以官職。”

“如此,一位官員經過了重重篩選,成為地方父母官,是非常不容易的,朝廷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篩選一個官員,並且又讓這些官員在新官學中學習,吏部再出動人力做考核,隨後每一年都要再做考績。”

“僅僅因為犯了錯,便殺了,這實在是太可惜。”

羅汝楫也接過話來,他說道:“陛下,不僅僅吏部要對官員考績,禮部也是同樣如此,一名官員要上任,著實不容易。”

趙寧看著下面,周圍有些官員已經忍不住在點頭了。

“便說此次江東案,官員貪汙,若是殺了,那之前對他們的栽培所耗,卻都白費了。”

“是啊!陛下!”

“陛下,時局之變,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當以懷柔手段,穩定人心。”吏部也有官員站出來了。

“陛下,治國當因地制宜,之前嚴懲奸邪實屬迫不得已,如今四海已定,神州祥瑞,百姓安居樂業,確實應當效仿漢孝文皇帝,輕刑罰,養民力。”

“……”

一眾人紛紛站了出來。

蔡懋繼續說道:“陛下,目前除了江南西路,還有淮東、淮西、兩浙路、荊湖路、京西兩路、京東兩路、成都府路的官員,都有奏疏,都希望陛下能輕刑罰,養民力。”

一邊的趙鼎和呂頤浩都不約而同瞥了蔡懋一眼。

各路都有官員奏札上來,但為何沒有送到趙官家那裡?

原因很簡單,因為趙鼎和呂頤浩都把這種沒有意義的奏札給壓了下來。

在他們看來,現在絕不是輕刑罰的時候。

作為宰相,並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向皇帝彙報,等待皇帝裁決,否則要宰相作甚?

蔡懋難道不知道這一點嗎?

他清楚得很。

趙鼎和呂頤浩此時都知道蔡執政想幹什麼了。

這是拱火啊!

今日這朝會,站出來的這些官員,一個個都把話說得非常好聽,彷彿每一個人身上都綻放出無數道聖光,可是……

可是,大家都是玩政治的,誰開個口想要幹什麼,心裡沒點逼數嗎?

他們都知道他們自己在說什麼,但是他們都假裝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他們都配合他們假裝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這個世界,有兩套規則。

一套是寫在紙上的,那是為了維持秩序。

還有一套是沒有寫在紙上的,那是為了滿足人的私慾。

古代的權力者們為了滿足私慾,會用明規則來掩飾潛規則。

掩飾就是遮住,不讓人看見,即便有人察覺了,也無憑無據。

古往今來,想要消除那些看不見的規則的人,全部都失敗了。

因為人類的大多數慾望是沒有辦法在陽光下告訴所有人的。

作為最高權力者,即便無法阻止潛規則,但至少要清楚它的存在,而且要知道它何時何地在如何運轉。

便如眼前。

趙寧神色平靜,目光如同秋水一般柔和。

他慢慢起身,那身絳紗袍如同火焰一般,彷彿要燃燒起來。

在場的,只有高俅、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