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73章 進城,交趾的末日!(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交趾君臣其實是犯了很多錯誤的。

後來大宋朝堂上一些文官在總結收復交趾之戰的時候,對交趾君臣的行為表示很輕蔑。

這是不對的。

當局者迷,他們處在局勢之中,很難看清楚眼前的迷霧。

就像很多人看書,覺得書裡的人太蠢了,連這都想不到,然而現實中,他若要辭職,老闆只需要跟他說給他加薪,他就會留下來。

然而老闆可能只是為了穩住他,然後找一個替代者。

或者說,個人在買股票的時候,總是當天下午結束後,才悔恨自己的判斷。

並且常常將“我就說吧”之類的話掛在嘴邊。

這類人其實很傲慢,如果讓他們在交趾君臣的位置上,可能表現得更糟糕。

用蔡懋的話來說:事務本身是複雜的,個人是非常渺小的,尤其是在面對更復雜而未知的局勢時,人們缺失衡量決策正確的有效標準。

所以,真正聰明的人,是對世界執行規則有敬畏之心的人。

這裡的世界執行規則,其實與道家中的道極其類似。

這種思維方式,在中國和歐洲兩大文明裡,都存在。

在中國叫道家,在歐洲叫自由保守主義。

四月十五日夜晚,交趾國君臣的決策已經在按照既定軌跡行走。

但他們顯然過於倉促,而不瞭解他們的對手是什麼樣的人。

吳璘的履歷非常亮眼,他與狡詐的西夏人和強悍的金人都交過手。

什麼心理戰、分化、襲營、圍城打援、大規模野戰,他哪一樣不了然於心?

而且這個人的強悍之處遠不止於此。

歷史上有名的“疊陣法”就是吳璘所創。

這種將領就是可以根據兵力、地形、局勢的不同,建設性提出新的概念。

襲營?

不是交趾君臣不聰明,奈何對手太強悍。

當晚交軍悄悄出城,朝宋軍軍營掩殺過去的時候,發現主軍營帳是空的,這才發現被騙了。

宋軍隨後衝殺出來,交軍一片大亂,被堵了退路後,死傷慘重。

“果然如吳帥所料,交趾軍會來襲營。”看著前面沖天火光,顏裴說道。

那主帥營的前面一部分,這些天一直就是空的,只是晚上宋軍依然會在那裡點火,會有少部分執勤計程車兵。

這場龍門陣,擺了幾天,交趾軍就按耐不住了。

交軍大潰敗,但夜晚根本沒法看清楚。

第二天一大早,一夜未眠的李陽煥得知襲營失敗,白白送了幾千人出去,當場氣得大哭起來。

十一日一大早,也就是襲營的第二天早上,也正是李陽煥在哭的時候,宋軍將俘虜押到城外。

俘虜跪成一排一排,在那裡挨個挨個斬首。

並且執行的人,基本上都是新兵。

有的新兵起初還不敢,等殺了幾個,就麻木了。

一顆又一顆人頭滾滾落地,無頭屍體匍匐在地上,有計程車兵連刀都砍翻卷過來。

這一幕看得城頭上的交軍心驚膽顫。

“報!吳帥,已經全部處決。”

吳璘一邊吃著米飯,一邊輕描淡寫地點了點頭。

對於他這種參加了長安大會戰的人來說,死這麼點人,實在是不值一提。

此時,升龍城內的民眾已經全部行動起來。

在交趾朝廷的動員下,城內民眾,尤其是年輕的讀書人們,走上大街,他們大聲喊道:“宋軍要滅我們的國,我們要誓死抵抗!”

“誓死抵抗!誅殺宋狗!”

“誅殺宋狗!”

城內頓時熱鬧了起來。

四月十一日的晚上,吳璘正在檢閱兵備。

宋軍的投石機已經建造了一些,鵝車和雲梯也正在建造。

等城內士氣一旦低迷下去,他就打算對一面城強攻。

升龍城成高也不過四米,只要裝備到位,要強攻是完全可以攻下來的。

“吳帥,有一個人自稱是前禮部侍郎王騫之子王俊,要見您。”

吳璘回了營帳。

王俊站在面前。

“草民參見大帥!”

“你是如何出來的?”

“草民買通了城樓侍衛。”

“城樓守衛如此森嚴,你能買通?”

王俊說道:“不瞞大帥,現在城內不少人是想要投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