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8章 反正朕的錢是印出來的!(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對李彥仙的冊封其實很簡單,先給榮譽頭銜,以示恩寵。

給的是從四品的宣威將軍,這個恩寵恰到好處,有繼續上升的空間,級別卻已經不低。

至於李彥仙后續的職位,就交給軍政院做仔細考察,綜合考量,用制度來去評估。

制度化、流程化,是管理大組織必須的存在。

當然,此次西北遠不止李彥仙的捷報,還有銀州捷報,米脂寨捷報。

最重要的是,將會有一大批新人冒頭,他們將成為未來大宋朝軍政界的支柱。

趙寧乾脆將此次重點立功的幾人宣召入京,親自見上一見。

當然,第六次宋夏之戰解決後,西北有幾個重點要立刻去辦:

一、核實傷亡人數,做好撫卹金安排。

二、填補完之前撫卹金和軍餉漏洞。

三、在銀州和鄜延路之間建立更多的城寨。

別看現在宋夏停戰了,但是說不定幾個月西夏喘過氣來立刻就翻臉大軍壓進銀州,所以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四、重新規整陝西軍政,包括兵額、軍職和財政。

二十一日上午,趙寧宣見了梅執禮。

他提報目了前大宋朝的整體財政情況。

包含一份靖康四年的官員俸祿匯總,和一份靖康五年上半年官員俸祿匯總。

靖康四年,大宋官員俸祿支出為一千五百萬貫,比之前少了一百萬貫。

這也合理,畢竟淮西、河北、京畿路都做了大規模的官吏整改,在這個過程削減了不少人,也增加了部分人。

靖康四年朝廷總現錢收入有了一個比較可觀的變化。

靖康二年和靖康三年,尤其是靖康三年,隨著西夏青白鹽的進入,鹽業收入削減了三分之一。

一年損失掉五百萬貫的收入。

不過,靖康四年,財政收入卻比靖康三年的要增加。

為什麼?

因為太府寺的流水線產能拉昇起來了。

香皂、造紙、研磨等產業的產能有所提升。

尤其是香皂的大規模生產,將單品價格拉低,數量暴增。

例如現在一個香皂五十文,許多普通家庭都買得起了,國營一天可以賣出一萬隻,那就是五百貫。

一個月的流水是一萬五千貫,洛陽、應天、大名、江寧、杭州、江陵等各大城都開始發力。

再加上民間一些商人登基了商務局,定點規範稅務,且私人開始構建流水線。

五十文一個的香皂,一個十抽一不過分吧。

綜合算下來,一個月二十貫沒問題吧。

一年下來,二百四十萬貫。

再加上新農政過程中,那些超過五十畝田的地主加稅上來的收入。

這樣算下來,靖康四年的收入絕對比靖康三年的要高。

靖康四年,折算了所有的糧食收入後,總的稅政和禁榷收入大概在五千三百貫。

當然,這是不算抄家收入的。

靖康四年,抄家總收入不算多。

所剩餘的那麼一部分,基本上被用在了軍備上。

包括戰馬、甲冑、弩箭等等投入。

也不算太多,比過去就增加了一百萬貫而已。

要知道,李乾順賺了一百萬貫都開心地睡不著覺了。

而趙寧呢?

一百萬貫?

呵呵,秦檜,朕現在缺一百萬貫,要在一個月之內看到錢。

對於趙寧來說,盤子的可操作空間過大。

要知道,最富裕的東南,他才動了一個淮西路而已。

新政的範圍也就才推行到淮西、河北而已。

至於錢嘛,一是填補了官吏俸祿,二是填補了河北、河東的賑災撥款,三是邊境軍費。

這幾樣算下來,基本上也就不剩多少了。

到了靖康五年,也就是今年,隨著宋夏戰爭的到來,朝廷在陝西的開支肯定會增加的,至於增加多少,目前還沒有一個數。

而且有撫卹金和軍餉空缺。

好在撫卹金案抄出了四千萬貫了,而且下野的官員人數多大數百人。

僅僅靖康五年上半年,官員的俸祿之處比靖康四年上半年少了一百萬貫!

太府寺的商業收入,在上半年已經達到兩百萬貫。

“陝西撫卹金和空缺的軍費現已全部補齊,官員俸祿縮減一百萬貫,太府寺收入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