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0章 田價下降了!(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七月初的上京,明顯比東京汴梁要涼爽許多。

自第三次宋金之戰結束後,金軍盡數北撤,金國朝堂之上也因此發生諸多變化。

金國第二號人物,未來的金國皇帝,完顏杲,病重回上京。

大夫說他本身身體弱,又因為操勞軍政事務過度,加上情緒波動太大,氣血攻心。

能撿回一條命已經很不錯了,其他的就不要奢望。

完顏杲與完顏宗翰回了上京後,說是好生休養,但實際上回來是來撕逼的。

多事之秋,趙寧的東京是疾風驟雨,金國的上京何曾不是爭論不休?

且說完顏宗磐拿著趙寧的《論宋金之戰初期》這篇文章,請了一大幫幕僚,對每一個字進行解析。

完顏宗磐:我翻開趙官家的《論宋金之戰初期》一查,這文章沒有多餘的廢話,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抗戰到底”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議和”。

完顏宗磐也是個聰明人,只是有些著急而已,年輕人嘛,哪有不著急的。

聰明人說話當然也是條理清晰的。

他分析瞭如下幾點來支援他的議和:

一、宋軍在戰術上面進步很大。

彷彿是為了故意刺激完顏宗翰,他竟然拿上黨之戰的例子來說事,顯然他是做了充足準備的。

肯定買透過從上黨逃回來的軍官,瞭解了一些真實情況。

例如宋軍結陣的步人甲,其忍耐力、陣型強度,比之前的宋軍都要兇悍。

扭轉局面的騎兵,也戰力充沛。

宋軍中出現好一些能打的宋將。

面臨這樣的宋軍,想要再如之前那樣輕鬆地打殲滅戰已經很難。

二、宋人面臨巨大的外部威脅,內部各方勢力被趙官家整合,臨時放棄了彼此衝突,一致對外,此後宋軍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強。

三、宋國的財稅收入並沒有受到重創,依然有大規模的錢財和人口組建軍隊,想要快速滅宋,很難,我大金可能陷入彼此消耗中,便宜了西夏和蒙兀。

四、如果停戰,雙方互市,於我朝也非常有利。

完顏宗磐拿出了他的四個論點,在上京推波助瀾,吸引了相當一批支持者。

這背後的利益邏輯其實也很清晰,金國上層經商的也不少,關外許多物品進入關內,尤其是進入中原,可以賣高價。

例如遼地的貂皮等等,走私到宋朝,可以賣出非常可觀的價格。

另外,也有金國大臣,如劉彥宗向宗望指出,和大宋正式開通互市,還可以大規模吸入宋朝貨幣。

在12世紀,大宋的銅錢,比21世紀的美元還要硬。

遼國、西夏、高麗、日本、南洋諸國,對大宋的銅錢都愛不釋手。

甚至日本為了大量吸收大宋的銅錢,還專門組建了許多航線,製造了許多船,與大宋交易,獲取銅錢,整船整船往日本運。

錢槿姝跟趙寧說的東南錢荒,就是指大宋銅錢外流。

而貨幣又牽涉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稅收。

說來大宋與西夏、遼國、金國都打過貨幣戰爭。

在古代生產力有限的時代,貨幣流入金國,對於大宋肯定沒有任何好處,但是對於金國卻有大好處。

所以,針對這一點,完顏宗望提出了“銅錢疲宋”政策。

但是主戰派的完顏宗翰卻不管那麼多,他一邊派完顏希尹和時立愛在朝堂上大肆宣傳主戰的好處,一邊已經開始自己重新籌備一場大規模戰爭。

他不斷給在真定府的兀朮寫信,讓兀朮不停歇地訓練軍士、籌備糧草,以待非常時機,隨時再給宋朝一個措手不及。

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趙寧在京畿路改制引發大宋朝堂震盪的訊息,傳到了上京。

這無疑是給原本就爭論不休的上京火上澆油,一瞬間就點燃了主戰派的全部熱情。

連金帝完顏吳乞買聽說後,也認為這是一個大好時機。

七月十二日,宗望的信被送到上京,宗望就目前宋金局勢也做出了自己合理的解釋,他希望上京不要衝動,不要被眼前局勢衝昏了頭。

然而,此時的完顏宗翰卻連夜入宮陛見了完顏吳乞買,雙方足足談了一個晚上。

第二日,一封信快馬加鞭南下,繞開了眼睛的宗望,直接送到了真定府的兀朮那裡。

七月十三日,東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