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家有逆子 (第1/2頁)

加入書籤

林簡夫婦倆在貢院門口,陪著林昭待了一個多時辰,好容易到了辰時之後,貢院開了大門,宣佈學子排隊入試之後,這對夫婦倆才囑咐了林昭幾句,轉身離開。

林昭跟這兩人告別之後,便老老實實排隊去了,等到他站進佇列之中後,又左右看了看,仍舊沒有看到齊宣的身影,他微微搖了搖頭,心中暗自感慨。

對於他來說,科考無疑是進身之階,是登天之門,但是對於齊宣來說,參與科考反倒是自甘下流,畢竟他只要老老實實接過父親的班,將來不說做大將軍,做節度使,最起碼做個三品將軍絕對沒有什麼問題,而如果走文官這條路,反倒是坎坷重重。

且不說中進士艱難,即便是一年只取二三十個甚至一二十個的進士,一百個人裡,恐怕也只有寥寥幾人能夠做到三品。

想到這裡,林昭便不再去想齊宣的事情,而是安心排隊。

此時,在他身邊排隊的人,或者是國子監的同學,或者是各地節度使,官府舉薦上來的學子,亦或是地方上有功名的舉人,一眼望去看不到邊,最少也在千人以上。

相對於同齡人,林昭最大的優勢不是在於聰慧,而是在於耐心,儘管隊伍排的很長,林昭仍舊悠哉悠哉的排著隊。

從辰時初大概排到了辰時正左右,林昭終於進入了貢院的大門,此時貢院門口,足有十多個衙差,正在層層安檢,林昭大大方方的張開雙手,讓這些人搜身。

這個時候科考制度還不算太過嚴謹,最起碼不用脫衣裳,這些人檢查了林昭身上以及飯盒裡的東西之後,很快就被放了進去。

因為參考的人數太多,主考官也不方便進行什麼訓話,進了貢院,核實的身份之後,林昭便在衙差手裡領到了自己的號牌,被安排進了自己的號房。

號房裡很是簡陋,除了一把長凳,一張桌子之外,還有一個頗為簡陋的床鋪,作為休息之用,當然了,必不可少的還是……床位的一個馬桶。

未來兩天時間裡,吃喝拉撒都要在這個房舍裡度過,唯一讓林昭趕到欣慰的是,這個馬桶還給配了蓋子,這樣一來倒也不至於會芬芳四溢,影響他考試的思路。

打量了考舍的環境之後,林三郎便把林夫人給他的籃子以及飯盒放下,坐在長凳上活動了一番筋骨。

相對於此時此刻考場裡其他戰戰兢兢的學子來說,林三郎的心情無疑是很輕鬆的,因為……

嗯,他已經提前被錄取了。

雖然這對於其他學子來說並不公平,但是在這個時代,本身就沒有太多公平,此時貢院裡這麼多學子,找到門路作弊或者自己作弊的,絕對不止林昭自己一個人,林昭跟這些“同行”最大的不同是…

他走通的門路,是最高的,也是最安全的!

在考舍裡坐了一會兒之後,便有衙役下發了一沓白紙作為稿紙,但是試題還沒有發放,因為禮部人手的原因,往常來說要到第一天接近中午的時候,才會下發試題。

見到了稿紙之後,一直枯坐無聊的林昭,終於有了事情可做,他很快磨好了墨水,提起毛筆開始沿著上一次給皇帝的稿子續寫,寫了大概一個時辰時間,又寫滿了幾頁紙。

等到衙差下發試題的時候,看到林昭手邊密密麻麻的寫滿字的草稿紙,瞪大了眼睛,差點以為有人洩題,要把林昭抓起來,直到他看清楚林昭所寫的內容之後,才鬆了一口氣,把寫了試題的幾張紙,放在了林昭的桌子上。

貢院考試的規矩,一般是貼經十道,策論兩篇,詩賦一篇。

第一天是給貼經以及第一篇時策,第二天是給第二篇時策,以及詩賦各一篇。

拿到了試題之後,林昭很快接過來看了看。

前兩張紙都是貼經,這幾年時間,林昭讀書還算刻苦,四書五經被他背的爛熟,一眼看過去這些聖人文章他都讀過,當即鬆了口氣,然後翻開時策那一頁,只見那一頁的題目,只有短短八個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看到了這個題目之後,林昭咬著毛筆,在心裡暗自嘀咕了一句:“好寬泛的題目。”

這八個字,幾乎就是諸夏帝制時代的核心,要細說起來,幾天幾夜也不一定能說的完,就考場上來說,題目給的越精準,越容易破題,容易下筆,像這種太過寬泛的題目,從哪個角度都可以入手,萬一自己的想法與考官的想法不合,即便是寫的花團錦簇,也要名落孫山。

因此,今年的這個題目,是極難的。

如林昭所想,衙差剛剛發完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