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三十章 東華門唱名 (第1/2頁)

加入書籤

長安風這個東西,並不是林昭一時興起弄出來的,而是他在越州的時候,就已經定下的計劃,初步打算是借用長安風這個東西,迅速在長安城擁有自己的影響力,甚至於可以透過控制輿論,來達到一些政治目的。

如今,長安風因為東宮太過心急的原因,已經過早的被朝廷看在眼裡,值得慶幸的是,作為長安風的實際創辦人,林昭也因此進入天子的視界之中,因緣巧合之下,成了為皇帝辦事的人。

就目前而言,長安風依舊是他林昭在管事。

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要想辦法擴大長安風的影響力,畢竟這個現在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衙門,等他入仕之後,很有可能會成為他在仕途上的一大助力。

而科考,無疑是朝廷每年最大的幾件事情之一,考中功名的名單,也最受天下人關心,如果長安風能夠第一時間把這一次常科的明經以及貢士名單給印發出來,就又能吸引一大波使用者。

到了國子監之後,林昭在編撰司跟二十多個編撰開了個會,然後又到了自己在太學裡還沒有搬出去的學舍裡坐了坐。

這裡是他待了一年的地方,等明日放榜之後,他就要從太學退學,理論上來說,今日的林昭,應該是最後一天做太學生了。

此時的太學之中,沒有多少人覺得林昭真的能夠中進士,最起碼沒有人覺得他今年就能中進士,大部分人都認為等放榜之後,他就會回到太學繼續讀書,因此走在路上,還有不少人同窗與他打招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太學裡,多了不少乾德九年入學的學生,這就導致了林昭也有了自己的學弟,走在太學裡的時候,還有一些比他年紀大的人上來行禮,喊一聲師兄。

這一天時間,林昭先是在太學裡轉悠了幾圈,又在飯堂裡吃了頓飯,最後在自己的學舍裡寫了一些西行記,到了下午的時候因為睏乏了,乾脆躺在床上睡了一覺。

到了傍晚的時候,跟著林簡一起回到平康坊中。

這天晚上,即便是已經大概知道結果的林昭,也是心情激動,翻來覆去到了後半夜,才艱難入睡。

次日清晨,天色還沒亮的時候,貢院門口就已經擠滿了人。

這些人並不全是今歲常科的考生,有些是湊熱鬧的,還有一些是長安城裡大戶人家的家丁家僕,來貢院門口聽了今歲的貢生之後,便回家彙報給自家老爺。

每年都有不少長安貴胄,在貢院東華門榜下捉婿。

東華門外人擠人,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這些人一直擠到了辰時正,才有禮部的衙差帶著紅榜,貼在了東華門上。

這紅榜,目前還是捲起來的狀態,看不出上面的字跡,按規矩,會有一個東華門唱名的流程,唱名者每念出一個名字,這紅榜就會展開一分。

紅榜一掛出來,便有一個禮部的衙差站在了高處,高聲唱道:“今歲常考明經科取九十一人,明州學子於興燾,中明經,第九十一……”

這個時候,就是他們這些衙差小賺一筆的時候了,此時學子們多半都還在長安等候放榜,每一次唱名,這些衙差多半都能夠從當事人手裡拿到一些賞錢。

除了這些當事人的賞錢之外,這些人中試的訊息還會飛快傳回故鄉,到時候其故鄉的衙門,還要趕回他們家兄報喜一次,這又能拿到一些外快。

禮部第一聲唱名之後,東華門外擁擠的人們,就開始議論紛紛了。

一個一身白衣的年輕學子,聽到這聲唱名之後,立刻臉色灰敗,轉頭對著身邊的同伴嘆息道:“今歲明經,竟然只取了九十一人,你我兄弟想要中試,怕是千難萬難了……”

在場之人,不少發出了跟他一樣的嘆息。

往年明經科,通常取二百人左右,有時候多了,甚至能取三百人以上,大周開國二百年,很少有哪年明經科人數低於一百的。

今年就低於了一百,僅有九十一人。

聽到白衣書生的嘆息之後,他的同伴也嘆了口氣,感慨道:“只取九十一人,那今年的明經便比往年的明經值錢一些了,最起碼補缺的時候,不至於等上個兩三年。”

兩個人對視了一眼,都從彼此的目光之中,看出了一些無奈。

這兩個人,很清楚自己的水平,如果今年的明經在三百人左右,他們還是很有機會中明經的,但是隻取不到百人,便很難有他們兩個人的機會。

那禮部的官員唱名不停,很快從九十一名,唱道了紅榜最上面的幾個人。

“越州馮石龍,中明經第二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