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2章 皇帝 (第1/1頁)

加入書籤

油燈如豆,沈月明手持燭火在地圖上來回搜尋,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必須速戰速決,一定要趕在大批敵軍到來之前,將陛下救出,只要能夠安全回到渭城,便可調動西山大營的兵馬。況且自己臨行前,裴相透過內閣中書令,向平東衛的主帥,驃騎大將軍葉乾簽發了文書,命他速速帶兵回援帝都。

三個月前,葉乾的平東衛已經換防到了安永道,距離渭城不過三百里,況且平東衛久經沙場,裝備精良,戰力更是個中翹楚,有他在,再加上西山大營的兵馬,就算西略傾巢而出,也無濟於事,故而當務之急便是將陛下救出,否則投鼠忌器,實難周全。

“啟稟侯爺,我等在附近的村落找到一位採藥的老農”,親衛匆匆來報,沈月明眉間微挑,道:“快快有請”。

那老農約莫六十歲上下,身量不高,後背微駝,想來是常年風吹日曬,膚色黝黑暗黃,一雙手滿是傷痕,斑駁交錯,但他的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沈月明見狀,微微點頭。

“老人家住在這附近?”,沈月明笑問道,她的容貌本就精緻絕美,如今又穿著一身銀色的鎧甲,更襯得她雌雄難辨,氣度不凡,那老農從未見過如此出彩的人物,不由有些慌亂。

沈月明讓人送來一些糕點茶果,坐了一會兒,老農見她始終和藹可親,自然灑脫,與平日裡見到的達官顯貴很有些不同,這才放下心來,開啟了話匣子……。

“大人,天都峰東西狹長,主峰相對而立,北面臨水,唯有南面一條小道可以上山。不過前段日子,不知怎的,竟被人攔截了起來”,說到這裡,那老農長嘆了一口氣,繼續道:“我們這些老百姓,平日裡的生計都靠著這些山裡的野貨,如今封山不準出入,不少人的家中都快斷糧了”。

沈月明聞言,轉眼便明白是怎麼回事,如今陛下遇險,若是冒然從南面攻上去,一旦敵人狗急跳牆,陛下可能會有性命之憂,為今之計,只得另闢他途。

“老人家,你常年在山上採藥,可知除了南面這條路外,這附近可還有別的道路進山嗎?”,老農搖搖頭,答道:“若是真有別的路進山,小老兒也不至於快揭不開鍋了,天都峰地勢險峻,左右兩座主峰之間,深澗懸崖,丘壑淵谷更是數不勝數,莫說是人,就連鳥兒也很難飛越”。

沈月明秀眉微顰,明麗的眸子裡閃過一絲焦慮,時間拖得越久,對陛下就越不利,可眼下自己對敵方的情況一無所知,又擔心打草驚蛇,反倒將陛下推入險境之中。

正在左右危難之際,聽見耳邊老農的聲音:“大人,您是有何極為要緊的事情要上山嗎?”,他有些遲疑地問道。

沈月明聽到這話,心中一動,語氣十分慎重地答道:“實不相瞞,老人家,我乃護國侯沈月明,如今有天大的急事要上山,您見多識廣,快幫我想想法子吧”。

老農聞言,頓時被唬了一大跳,立刻跪了下去,沒想到眼前這個俊美無濤的少年竟是大名鼎鼎的戰神。沈月明急忙上前將他扶起,長稽到地,言辭懇切地說道:“本侯有要事在身,今日務必要上山,還請老丈想個法子”。

那老者低頭不語,眉頭緊皺,心中掙扎不已,想起之前聽鄉親們說,護國侯是個忠君愛國之人,戰功赫赫,曾數次抵禦強敵入侵,護佑一方百姓安寧。眼下又見她的確著急,躊躇半晌,方才開口道:“倒還有個法子,只怕不易”。

他轉過身去,用手指了指天都峰的方向,道:“其實,那地方以前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喚作白帝塚”。

白帝趙天洵,沈月明微微一驚,他是前朝最後一位君主,自從被大顯的開國帝君燕雙瀾攻佔都城後,便自焚而亡,沒曾想竟葬在了此處。

老農見她臉上疑惑的表情,不由苦笑道:“反正小老兒也是黃土埋到脖子的人了,無兒無女,說出來倒也無妨。小民原本姓鄒,祖上曾是白帝的貼身侍衛,他死後,先祖便將他葬在這裡,此後我們這一脈便成了這裡的守墓人”。

“適才你說這裡左右兩座的高峰之間並不相通,南面又有士兵把守,北面臨水而繞……,莫非”,說到這裡,沈月明忽覺眼前一亮,道:“難道是水路?但是這裡南北相望,一覽無餘,江面上但凡有任何船隻經過,都瞞不住別人的眼睛”。

鄒老漢哈哈一笑,道:“大人有所不知,這白帝之墓原本就是在水下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