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入其地,大景遂亡 (第1/2頁)

加入書籤

“看了就好,看了就好……”

劉懷張已然心滿意足了。

以己之死,明君明臣,這就是他要做的事情。

他長舒了一口氣,說道:“我劉懷張才疏學淺,身五品卻可朝見,對我來說大恩,為官數十年,留下過許多美名,也曾留下過許多罵名,敬我者在於市井,罵我者在於朝堂,但無論如何,我劉懷張只求家國太平,既為臣子,當為國為民,但求問心無愧,即可。”

陳長生望著他,他恍惚間好像明白了為何有些人的死重如泰山。

劉懷張詮釋了什麼叫做‘為官之道’。

這是他道義,是他對待這個王朝的方式。

他要做給那廟堂之君看,要做給那堂中臣子們看,給天下萬萬人看。

讓他們看清楚,何謂為官之道!

陳長生再不多說什麼,他舉起茶杯來,將那杯中茶水一飲而盡。

明明是茶,他是覺得有些醉了。

……

在劉懷張離世的第二日,官府公佈了他的死訊。

在整理這位五品官員的遺物時,他們只發現了幾件打著補丁的舊衣,餘下的,便是一兩白銀。

那一兩白銀,則是二十年前劉懷張上任上京縣令時他的老師贈與他的。

幾件舊衣,一兩白銀,便是這位五品官員的所有家當。

喪禮這天,上京城中無數百姓立於街邊,望著那棺槨從眼前掠過,他們緊跟其後,從最開始的幾十人,到最後的數百人,數千人……

整個上京城的人都在祭奠這位逝去的官員。

這一日淚灑上京,街邊賣棗糕的小娘,茶樓的夥計,街上的屠夫,甚至連街邊的乞丐,千千萬萬張面孔跟隨在那喪禮的隊伍後面,護送著這位大人離去。

朝堂中有不少官員也來了,他們自始至終都沉默著,看著那棺槨下葬,亦是說不出話來。

身為臣子,他們做不到像劉懷張這般清廉剛正,更做不到想如今這般千千萬萬送其離去。

他的死,告訴了世人何為做官,同時也在警醒這個胡亂的世道與那廟堂上昏庸的君王。

那幾件舊衣與一兩白銀被一同葬了下去。

在那泥土掩蓋之下,最終化作了一個小山包。

一連數日,那墓前的香火從未斷過,墳前的祭品什麼都有,有一碗茶,有好些乾淨整潔的衣裳,甚至還有白銀,但那白銀就那麼放在那裡卻不曾有人拿過。

陳長生特意去找鍾正元借了些銀子。

借到銀子後,他便在坊間打了一壺酒,隨後便去了劉懷張的墓前。

他將那葫蘆中的酒全都倒在了墳前,自己則是一口都沒有喝。

“嚐嚐滋味。”

陳長生道了一句,便再無他話。

絃樂站在陳長生的身後,看著那墓碑前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東西,心中亦是有些惆悵。

“先生。”

絃樂問道:“劉大人應當會名留青史吧。”

陳長生點了點頭,答了一句。

“會的。”

劉懷張這三個字當被世人謹記,也定會在那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只是可惜,他最終也沒能知道自己的奏疏有沒有被採納,但就算如此,他還是心滿意足的離開了人世間。

他的死,是他一手謀劃的,安排的天衣無縫。

他與自己周旋許久,終得和解。

……

在北域的壓力之下,景帝最終還是採納了朝中官員的意見——移駕景南。

這則訊息很快傳遍了上京城,無數人收拾起了行囊,走向了逃亡之路。

陳長生站在那城頭之上。

他看著面前的這座上京城從熱鬧,到一日之間為了一座空城,唯獨留下了守禦在此的將士,等待著戰火的來臨。

這座屹立數百年的王朝也將在這掀起的戰火之中逐漸走向滅亡。

老劍修雙手負背,城頭的風吹起了他那雜亂的髮絲,他長嘆一聲,說道:“再一眨眼,便人去樓空了。”

“打算走了?”陳長生問道。

老劍修點頭道:“這次南下,御劍過海,去看看別的地方。”

陳長生微微點頭,說道:“多看看是好事。”

老劍修看了一眼陳長生,說道:“我應當給你些建議才是,紅塵諸事亂人心緒,萬不可久記,若是讓緣分亂了道心,那還如何成仙論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