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96章 建國後不許成精10 (第1/2頁)

加入書籤

1951年4月22日,95號四合院的三位管事大爺全部選出來了。

院子裡自己選的管事大爺本來是前院的宋二牛。

宋二牛也是軋鋼廠的工人,倉庫管理員,年紀不是很大,五十不到,可這人在四合院名聲不是很好,老喜歡盯著女人的胸和屁股看。

這樣的人,也不知道咋選出來的,接管辦說是讓民眾自己選,可接管辦也不可能大撒手,選出來的人選自然是要查的,合適的可以留著,不合適的直接踢了。

這個宋二牛就被接管辦給踢了,選出來了陳大爺,陳大爺這樣的人,在四合院的確算得上德高望重。

選陳大爺,誰也不會不服氣,宋二牛也服氣,低頭沒鬧騰過。

本身四合院裡有些人家鬧矛盾了,也會找陳大爺評評理啥的,陳大爺其實之前就幹過給鄰居調解矛盾的事兒,只是以前是鄰居不找,陳大爺不多事兒,如今是陳大爺屬於官家指派,名正言順。

中院選出來的是老何,接管辦查了一下,老何這人雖然還不到四十,年輕,可首先人家有個餓不死的好工作,如今在軋鋼廠三食堂當大廚,街面上說得上話的人老何都認識,這叫有關係,有牌面。

其次,老何老婆死的早,老婆死了沒再娶,選擇自己把孩子拉扯大,這個年代這樣的男人不多見,可見‘人品好’,選這樣的人,沒毛病啊。

後院選出來的是同樣在軋鋼廠上班的電工趙師傅,年紀跟老何差不多,這人還是退役轉業來的退役軍人,蘇爸不摻和,後院選這人還算公正。

陳大爺、老何、趙師傅,三人就這麼上位了。

然後,四合院裡就很少能見到因為雞毛蒜皮這等小事兒起口角吵架的事兒發生了。

陳大爺這個年紀不上班了,就在院子裡養老呢,白天晚上的,老爺子看見誰鬧騰,都要說兩句。

中院和後院的人鬧事兒,陳大爺也開口,說兩句,把事兒先壓下來,回頭等老何和趙師傅下班後,再跟兩人說事情經過,怎麼調解,陳老爺子就不插手了。

良心話,管事大爺還是很有作用的。

整條街區,都安靜和諧了不少。

而管事大爺們也時不時的去接管辦學習,政府有個新政策新思想的,就是管事大爺們需要學習的內容,回頭回去四合院後,再跟其他住戶轉告這些內容。

一下子把接管辦和派出所不少人解放出來,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蘇爸和蘇媽近期就經常跟蘇還丹說:“對比以前的朝代,如今這個國家對老百姓是真的很好啊。如今也就國家窮,初建,好多事兒沒理順,萬事兒都有個發展時期的,等過個幾十年,要是政策還是偏重考慮百姓民生這個方向的話,那個時候,百姓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以前的朝代,百姓只想著能吃一碗太平飯就行,哪怕吃不飽都算是美事兒。

如今這個新國,百姓們可以期盼的更多一些。

院子裡有了管事大爺,蘇家三口人每天利用的能量都平和了很多。

四合院沒那麼多雞毛蒜皮的事兒了,鄰里之間不會經常幹架吵架了,人們的情緒反饋就沒那麼激進了。

可這樣的和諧也就持續了一年出頭的時間。

1952年6月初,中院管事大爺老何,說是跟一個寡婦跑路了,扔下倆沒成年的孩子,就這麼跑路了。

中院的管事大爺壓根沒有重新選舉,而是老易直接接任了。

老何跑了,蘇媽莫名其妙的還得了實惠了。

本來是二食堂的二廚,跟老何工作的三食堂不搭嘎,老何這一跑路,三食堂缺大廚啊,另外找一個,不如直接提出來一個大師傅,蘇媽就成了三食堂的大廚了。

回頭蘇媽在二食堂的位置也很快被人拿下了。

這年頭,娛樂活動基本沒有,就是有,民眾也不會去關心這個,沒時間,為了一家人吃飽肚子,就夠忙活了。

可老何這事兒,成為談資後,那院子裡誰都會說兩句,有人背地裡說,最起碼不叫老何留下的一兒一女聽見。

有人就特別壞心眼兒了,當眾說,尤其老何一兒一女在院子裡的時候,那嗓門都趕上廣播了。

這不就是故意說給老何留下的倆孩子聽?

這是吃不飽肚子,餓瘋了?腦子都不夠用了?

要不然幹不出來這麼噁心的事兒。

蘇還丹沒幾天就要考試了,秋天就能上高中了,高中距離家更遠一些,還是有電車直達,那麼花錢坐電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