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外傳 賈文和縱論大勢 (第1/2頁)

加入書籤

過了子時之後,眾人紛紛從密道離開司徒府,楊奉則和賈詡一起回到了府中,到了內堂堂中只剩下二人,楊奉才與賈詡相對而坐。

“文和,你素來眼光深遠,智計不凡,以如今形勢觀之,馬騰劉毅加上朝中一干老臣,能否一舉除掉董卓?”楊奉與賈詡都是涼州之人,後者原本為董卓部將,但其時卻並未用上本名,是以劉毅派人萬般打探也不得其所,後楊奉擔任禁軍首領之後便請故友相助,蓋因此人有大才也,其實當時賈詡也算是碌碌無為,可名士閆忠卻對楊奉言及此人有張良陳平之謀。

賈詡聞言卻是微微搖頭,片刻之後方才言道:“前番董卓麾下李傕郭汜,呂布李進等人皆懷不臣之心,長安亂象已現,此時誠宜靜候其變,待到眾人互相攻伐之時方可成事,如今王允雖有鋤奸之心,卻無掌控之能,這一次他們求之過急了,恐怕不但不能剿除董卓還會為之所破。”

“哦,文和且細細言之,真若如此我等又當如何自處?”此時楊奉對賈詡已然極為信任,見他說的嚴重不由立刻問道。前者不知道的是現在賈詡能坐在他面前也是歷史在這裡出現可拐點,文和對形勢的分析當真不錯,原本時空董卓就在今年伏誅!之後王允掌握大局卻是殺心太重,後正是賈詡力勸李傕郭汜反攻長安,破城之後呂布逃遁,王司徒則為亂軍所殺。

劉毅的前來就像是一顆小石子投入池塘,帶起了無數的漣漪,令得賈詡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變化,如今他為楊奉出謀劃策,想來當不至輕易再為李傕郭汜設謀。賈文和算是真正的大器晚成,今年他已經四十有三了,在漢末這個時代都可以稱得上老者,建功立業必須把握時機。

“目下來看,王司徒雖有失策,但董卓也是未能應對得當,長安有函谷之險,屯重兵與此便可拒劉朗生西來,徐榮的五萬大軍當用於全力對付馬壽成,只要將此人擊潰怕便是燕侯亦要不戰而退。更可將計就計,借馬騰之事引出長安一眾內應斬草除根,若他如此為之,王司徒便一點機會也無,但眼下還有變數,就看馬騰能否抗住董卓大軍,三位中郎之言倒是真知灼見。”賈詡侃侃而言為楊奉解釋起來,言語之中自然而生一股全域性盡在他掌握之間的氣勢。

長安楊奉府邸書房之中,賈詡賈文和對當前局勢一番分析深入到位,種種變化娓娓道來,令得楊奉大為佩服,他與閆忠相交莫逆,亦是佩服對方的為人氣度。他推薦賈詡,又是自己故識,自然極為信任,而如今後者也在不斷證明他的才能,眼下長安波譎雲詭,楊奉也需要文和這樣的智謀之士為他指點迷津,由此亦可見董卓不會用人,錯過如此大才。

“得文和一析,當是豁然開朗,當年董仲穎麾下不用文和當真有眼無珠,此番長安之戰,他若得文和妙計,真可一舉數得。”聽完賈詡之言楊奉是由衷言道,固函谷,擊馬騰本就是上善之法,而賈詡還要計上加計引誘長安一眾老臣動手,讓他們的力量暴露更好的一網打盡。設若此時文和還在董卓麾下效力,後者又對他言聽計從的話,楊奉都不敢想下去了。

“將軍謬讚了,董卓兇殘暴虐又是大漢叛逆,以之為人為事或可稱雄一時但絕不會長久,詡斷不會與此人為伍。不過將軍有報國之心,忠君之義,亦該為國惜身,當要派人詳細打探董馬之戰詳情,一切動靜都要以此為準,否則不但救不得天子,還會為董賊所害。”賈詡謙然一笑又是正色言道,在他心中司徒王允是有些好大喜功的,他也怕在這個節骨眼上生事。

“文和所言極是,當年在洛陽之時劉朗生雖是善於治軍,為人卻是張揚,頗有紈絝之氣,因此奉對之一直不喜,未料在三位中郎心中竟有這般地位,卻不知文和對劉朗生其人做何評價?”楊奉聞言連連頷首,方才見三位中郎和幾位老臣都極為推崇劉毅,他亦在心中檢討自己的看法。不管劉毅為人是否張揚,他的統軍作戰和忠君愛國的確沒有人可以非議。

“劉毅名門之後,戰功標榜,年少成名,左右得人,世人每每提之皆言衛霍之輩,但以詡觀之,其十七歲便可在萬軍之中擊殺敵酋,令異族膽寒,更是殺得娥賊聞其名而喪膽,種種戰績雖衛霍也未必如之。且肖徵北不但有戰陣無敵之號,治理州郡亦得其所,今日幽州確是上善之地,三位中郎不算誇獎了,若是此人與馬騰換位,擊破董卓當有八成把握。”賈詡聞言微微一笑言道,對劉毅此人他還是比較關注的,言中亦不掩欣賞之意。

“呵呵,看來文和對這劉徵北亦是極為欣賞,奉之前怕是有失偏頗了。那倘若讓文和為董仲穎設謀,又該如此對付這百戰百勝之將?”楊奉聞言笑道,有賈詡為他謀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