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慷慨熱血當年時 (第1/2頁)

加入書籤

高盧軍團的騎兵原本有一萬之眾,但經過司徒非和太史亨的幾度聯手騷擾之後,王雙和鄧艾接力將之幾度削弱。阿雅蘇斯大軍深入銀月境內,後勤就成了極大的問題。因此無論是司徒非太史亨還是王雙鄧艾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同一種戰術,射人先射馬,沒有坐騎騎兵就得變步兵。

一般而言弓弩是步兵對付騎兵的利器之一,戰馬的目標較之馬上騎士更大,且奔行之中忽然馬失前蹄,速度快的話騎士的生命堪輿,此為一舉兩得之法。但在大漢那麼多年騎軍與騎軍的交鋒之中,射馬的戰術卻很少會被利用,一來騎射原本就極為難以掌握,二來騎兵對於戰馬的感情是很多步卒無法理解的,在他們眼中戰馬就是愛人,就是兒子,就是最為親密的朋友,他們寧願與敵軍堂堂正正的戰鬥,也絕不願意傷害戰馬。

但戰爭之中所有的方略最後都是為了獲取勝利,為此兵家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眼前敵眾我寡的形勢使得司徒非與太史亨商議之後狠下心來運用了這個戰術,它是打擊羅馬騎軍最好的利器!將騎兵變成步兵不但可以削弱對方的兵力降低敵軍計程車氣,更可以減弱他們的機動力,這裡是銀月戰場,羅馬軍團的損失是無法得到及時補充的,騎軍少的一個就是一個。

一旦戰術定下,漢軍將領的執行能力還是十分堅定的,而且讓司徒非等人有些驚訝的是在運用了射馬戰術之後他們心中的負疚感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般沉重,後來太史亨總結這很可能是與異族作戰有關。

且不論太史校尉的分析對否,但幾輪騷擾下來高盧軍團騎兵的損失倒還不大,只有六百多人,可戰馬卻是足足傷了一千多匹,看得出漢軍士卒即使在運用了射馬戰術之後還是手下留情的,多半隻是射傷而很少射殺,這大概也是他們負疚感較輕的原因之一。戰馬的傷雖然不致命,但卻是再不能用於戰陣之中,一旦強用甚至還會影響整體的攻擊隊形,因此圖裡埃也只有帶上那些傷馬一邊走一邊恢復,漢軍亦達到了目的。

戰場兵力對比是兩萬對六萬,燕雲軍處在絕對的劣勢,但騎兵對比卻是八千比九千不到,算上戰力和配合的因素大佔上風的就變成了燕雲軍,這也是張遼在下令之時明言兩翼一定要壓制敵軍的原因,這是戰場上漢軍最大的優勢所在,而身為大將就要將自己優勢的一面發揮到極致!

八千燕雲騎軍,八千不輸給虎衛龍驤的燕雲騎軍,幾乎是在交戰的一開始高盧騎軍就感受到了對方那種強悍之極的戰力,他們不但和之前那支恐怖的騎軍一樣擁有騎射和飛射的能力,突襲能力更是十分驚人。原本在高盧騎軍之中已經形成了敵軍除了那支騎軍之外不善突襲的映象,而帶著這個想法碰到養精蓄銳的燕雲軍他們的樂子可就大了。

一盞茶時間,僅僅一盞茶時間高盧軍團就面臨崩潰的邊緣,圖裡埃這才發現他一定是上了前幾日那支騎軍的當了,他們那裡是不會突襲?看那陣型與配合就是野蠻人軍團也無法與之相比,自己的騎軍在敵人面前的差距就像小孩兒和壯漢之間那樣明顯,看來敵人是為今日打下埋伏的。

“吹號,二軍七軍兩軍騎兵脫離敵騎側翼擾敵!”看著自己麾下的騎軍將高盧軍團騎軍殺得是落花流水,張遼面上還是古井無波不帶半點得色,待到戰局再一步發展之後他才下令騎軍分出襲擾高盧步軍,而此刻由燕雲軍主動發起的攻擊勢頭才稍稍減弱,張遼這是在未雨綢繆。

為了讓高盧軍團全力發起攻擊燕雲軍賣的破綻實在太多了,面對四倍敵軍的猛攻,他們處於劣勢是早晚答的事情,但張遼要做的就是儘量拖延這個過程以等待周圍援軍的到來,眼前這八千騎軍就是他的殺手鐧,雖然一開始沒有上步騎配合,但現在用還不晚,足以擋住敵軍。

似張遼這般的大將眼光是不會錯的,高盧軍團步軍的戰鬥力還是十分強悍的,尤其是其單兵作戰能力並不會在漢軍之前最強的對手曹軍之下。他們的弱點在於戰陣,在於配合,應該說他們缺的或是說比漢軍差的就是陛下所說的那種軍事理論,而張遼也承認陛下說的很對,這幾年漢軍不斷地強大就是因為這些軍事理論,那才真正稱得上是高瞻遠矚!

半個時辰之後高盧軍團逐漸開始佔據戰場的主動,漢軍的步騎配合能夠擋住敵軍的進攻,但陣線已經漸漸開始向後倒退,不過燕雲軍的倒退也是極有節奏。這也是在近幾年之中逐步形成的理論,以退為進有的時候就是能決定一場戰鬥的成敗,後退甚至比進攻更加值得研究。

就算佔據主動還在不斷逼近,可圖裡埃心中卻沒有半點得意有的只是焦急,因為現在他再向四周觀望已經有三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