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天衣無縫玄甲騎 (第1/2頁)

加入書籤

</strong>騎軍衝陣一定要有強有力的箭頭,這在漢軍騎軍之中已然是一種常識,原本在騎軍之中就流傳著“一趙二馬三顏四文五華雄”的說法。論起衝陣便要以三將軍常山趙雲居首,其次則是涼州營統領馬超馬孟起,冀州騎統領顏良顏士平,重騎營統領文丑文工橫以及西涼營統領華雄華子威!前四皆是風雲十八將榜上有名,就是華雄的勇武亦是為眾人熟知的。

當然這個排名就沒有將劉毅計算在內了,但在很多老兵眼中陛下才是真正的衝陣無敵,論武藝劉毅和趙雲向來難分軒輊,但關鍵就在二人的氣勢上,劉毅的那種霸氣與煽動性是無人可及的。而每每說到此處士卒們都會提起那場廉山血戰,陛下純靠步戰以一人之力就擊退數千袁軍!

自從劉毅之後軍中就很難找出一個能在領軍衝陣上能與他匹敵之人,直到魯王劉信真正的純熟起來,就在雙方陣型對沖的一刻,虯龍百鍊戟暴射出一團無比閃亮的精光,立刻就是九名對方騎軍齊齊落馬,而且全是胸口中戟命中心臟,那速度用快如閃電來形容都尤顯不足。

隨後就看劉信一個不停地向前衝擊,身邊羅馬騎兵則是紛紛落與馬下,而且其中還有著一個時間差,往往劉信已然衝出去十丈了他身後的羅馬士卒才開始落馬。而當他們奮不顧身的上前想要阻擋這員白袍戰將之時往往都是眼前一團銀光耀眼,隨即心口就是一庝,再接下來就是血如泉湧,甚至連敵人如何出戟都看不清楚,快的無法想象!

就見兩陣一交,劉信便是絲毫不受阻擋的一直向前,直到將對方百餘丈長的陣型完全穿透,根本無人能擋他一刻,而跟隨劉信身後的玄甲騎軍亦是各個奮勇爭先,他們也早就習慣了魯王的這種威勢,因此配合的更是十分完美,羅馬騎軍第一方陣近六百騎只是數十息功夫便被劉信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擊潰,此亦是玄甲鐵騎戰力的真正體現。

左路騎軍由魯王劉信親自壓陣,右路就成了淚無痕的天下,淩統則是從旁協助,天寶大將軍衝陣的威力在此時並不在劉信之下,而且看那場面還更加震撼,一丈的身材,碗口粗細的齊眉鑌鐵棍,加上那比尋常戰馬還要高出一截的黑色戰馬,全身披掛的淚無痕在羅馬騎軍眼中就變成了魔神,其中一名騎兵竟被他連人帶馬打在半空之中足有五尺來高。

“變陣,側擊。”羅馬騎兵的統領沒有想到這甫一接觸之下他們的先鋒居然會敗得那麼慘,漢軍那一白一黑兩元大將實在是太過厲害,看來當日他們擊潰蘇哈斯的軍團還是未盡全力。之前他們以為已經充分估計了漢軍黑甲騎士的戰力,但現在看來還是準備不足。好在統領騎兵的兩員戰將亦是極有經驗,一旦發現正面交戰不敵對方就想以陣型變換取勝。

“後軍圓陣,玄甲遊擊,八曲隨我窺機突襲。”對方的陣型一變劉信是立刻作出應對,漢軍的號角也隨之吹響,聞聽這陣號聲後隊銀月騎兵的陣型也是一變,採取方圓陣先求穩守,加強兩翼防備敵軍側擊。這幾日時間魯王當然不會閒著,首先教給銀月騎兵的便是“號語”,雖然時間極短,但漢軍“號語”本就簡單,加上那些陣型他們也是熟悉此時是次序井然。

當年放眼大漢全境,能夠有陣型有配合的施展千人以上的“騎射”戰術那是白馬營獨此一戶,亦是他們的看家本領。或許論及個體他們未必就能比烏桓匈奴的騎兵騎射強上多少,可論團隊作戰將此戰術的威力發揮的淋漓盡致便是他們也要甘拜下風。對此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當年隨同韓張聯軍出兵司隸的西涼騎軍了,之後每每提起還是一副不堪回首的神色,白馬營在嚴綱手中當真是一切騎兵的剋星。

玄甲在騎射之上與白馬營是一脈相承,口上所言未必過之那是劉信在表示對嚴綱的相敬,看看此刻玄甲精騎得表現便可見一斑。每每一個轉折之下數百支白色的羽箭就會在天空中劃出美妙的弧線射向敵軍陣營,有的射人有的射馬卻是例不虛發!一般而言在戰陣之上玄甲很少會有射馬的舉動,但此戰非同小可,他們要讓對手一戰心寒!但就騎射而論此時的玄甲已然不在全盛之時的白馬營之下!

緊跟在魯王劉信身後的三百騎士就是玄甲八曲,亦是當年建立玄甲的基本,其中佼佼者十八人又被成為玄甲十八騎,和淚無痕暗七一樣他們也很少會離開劉信的身邊,這十八人的武藝騎術應變能力也是玄甲軍中的翹楚之輩。在劉信的率領之下,八曲士卒就猶如狼群之中的頭狼,不斷尋找對方陣型的薄弱部分加以衝擊,然後在敵軍大隊到來之前揚長而去,這兩隊玄甲之間一進一退,配合可稱完美!

看著那白袍戰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