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故人辭世意唏噓 (第1/2頁)

加入書籤

自從六年前擊敗曹操,劉毅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已經轉移到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強盛的大漢中來,他要超越原先那個時空之中的漢唐盛世,為大漢打下最為堅實的基礎!六年的孜孜不倦日理萬機,穩定的大漢取得的進步是驚人的,民生富足,百業興盛,武力強大,威震各邦!看著手中的大漢一步步的強大,對劉毅而言那種快樂和成就感絕不下於對決疆場,擊敗孫劉大漢真正一統他更加需要各方面的頂尖人才。

“報,吏部侍郎簡雍,御史中丞張紘,烏桓定軍將軍圖葛豹、揚武將軍呼延玉求見陛下。”當劉毅的思緒已經沉浸在如何說服諸葛周郎陸遜這般的大才中之時,傳訊兵的通報又把他拉回了現實之中。簡雍張紘沒有參加此次的出征而是從北平趕來此處,因此他們就不能似文丑華雄這樣的大將可以直入中軍,此亦是戰時的一種慣例。

“憲和子綱來的這麼快?阿彪也來了?快請。”劉毅揮揮手下令的同時自己也到了臺階旁,簡雍張紘在開元皇帝朝中都是極其擅長治政的能臣,在自己的領域之中亦是建功無數,論貢獻他們絕不在一干名將之下,此次前來目的也很明確,加強江南的接收事宜。而在提到圖葛彪呼延玉之時,劉毅的神情之中除了喜悅還有點淡淡的哀傷。

二十年前劉毅因討伐黃巾有功被加為燕郡郡守,其時烏桓來犯被他大敗,戰後朗生卻是善待呼延碩圖葛兄弟等頭領,與之定下著名的“青嶺之約”,烏桓之人對劉毅是心悅誠服,二十年和睦共處守望相助,待到劉毅登基,呼延碩等人一番商議之後更是稱臣,這不光是劉毅的威望與個人魅力,更是因為他們看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強盛大漢!而呼延碩是在上月因病辭世的,其子呼延碩與圖葛豹前來便為此事。

“微臣見過陛下,見過大哥,見過大伯。”不一會四人已經上了高臺,見到劉毅盡皆行禮,呼延玉更是才上高臺便雙膝跪地。

“二位先生辛苦,何需如此奔波。”先阻止了簡雍張紘的行禮,劉毅很是親熱的按照一貫的習俗與圖葛彪擁抱為禮,又將呼延玉拉了起來,右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當年和呼延碩圖葛彪等人會盟一開始可能只是權宜之計,但數十年下來已經是真情實感,如今天人兩隔,又豈能沒有一些唏噓之意?二十年戎馬倥傯當真是彈指一揮。

“大伯,這邊在打仗,本不應該此時前來,只是父親臨終之時有親筆手書要交給陛下,這才快馬而來,恰與兩位先生為伴。”呼延玉說著將懷中的絹書雙手遞交給劉毅,別看他五大三粗麵容粗豪,但說起話來卻是頗有書卷之氣,到底是在幽州書院經過幾年的薰陶。

向大漢稱臣是烏桓所有頭領商議的結果,對此劉毅在接受的同時也給了他們很大的自主權,比如說大頭領的繼承就是他們族**商再由朝中下旨冊封,以呼延碩的威望加上圖葛兄弟的支援呼延玉的繼位也是水到渠成。其實此時的烏桓與二十年前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漢的文化佔據了主導地位,也在逐漸的走向同化之中,這是劉毅最願意看到的情況,融合比之武力是更為有效長久的手段。

“哎,朕與汝父有兄弟之分,可惜忙於戰事未及送他最後一程,族中諸事可曾安排齊備?有何難處儘管與朕言及。”劉毅鄭重的將呼延碩的遺信裝入懷中,持起呼延玉之手柔聲說道。

“臣謝陛下厚意,太子殿下一切安排極之妥當,幾位叔父亦是全力相助,族中萬事俱順,此間大戰正起,父親遺命侄兒已然做到,不敢再叨擾陛下,待得大局定矣再奉陛下之詔。”被劉毅親切相待,呼延玉也是雙目一紅,觀陛下之語真情流露確是令人感觸。赤壁之戰千鈞之重,看見高臺上的這個陣勢呼延玉豈能不知戰局到了關鍵時刻?父親的遺書交給陛下他就不能在此時再影響劉毅的指揮了。

“好好好,奔波勞苦也該好生歇息才是。”劉毅聞言點頭道。

“大哥我陪阿玉去了,那個什麼孫策劉備敢與大哥對抗就是……,就是……,那個什麼臂擋車來著?”圖葛豹見劉毅的眼光看來也是豪爽的一笑言道,可說道一半卻又忘了,急忙小聲對呼延玉問道。

“叔父,螳臂當車。”後者聽了亦是小聲回應,這二人說是小聲其時平臺上眾人還是聽得清清楚楚,不禁各自莞爾,劉毅也是微笑搖頭,不過如此一來,心中那種故人逝去的唏噓之意倒是淡了一些。

“對,螳臂當車,等大哥大獲全勝阿豹再和大哥共謀一醉。”圖葛彪高聲言道,那最後一句成語此時說起來卻是極為流暢了。

二人說完便先下高臺前往營地休息,劉毅便上前將簡雍張紘二人迎到了桌邊讓其落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