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初戰定揚漢軍威 (第1/2頁)

加入書籤

南征副帥周瑜率領飛虎軍遠征艦隊與先鋒魯王劉信一道出發,從徐州下邳總寨到達泉州軍港只用去了二十天時間,蓋因大漢數千裡的海岸線已然被盡數探明,且一路還是順風順水。 而自泉州港出發才是此次遠征嚴格意義上的真正開始,劉信的三千玄甲加上老四營中最善攻堅的青龍營,以及飛虎軍陸戰隊兩萬餘人馬各式戰船四百七十二艘,這個規模的遠海航行在人類的歷史上也是頭一遭!

按照趙海經過無數次航行提供的海圖,雖然在北部灣遇到了一些風浪但好在漢軍準備充足並未折損太多的戰船,人員傷亡亦是不大,而當七十六天之後飛虎軍遠征艦隊抵達天竺阿布港之時周瑜下令統計全軍人員物資,這一趟總計長達三個月的遠征漢軍一共損失船隻四十八艘,其中並無一艘是定海艦,其優良的效能得到了實際的檢驗。

此外漢軍的非戰鬥減員達到了八百七十六人,北部灣的那次風浪帶走了五百多名士卒的性命,以至於劉信見之亦不由感嘆,大海之威實在非人力可以企及。至於剩下的三百餘人則是亡與水土不服引起的各類疾病,尤其以熱病瘧疾為多。此次遠征之後五年華佗的弟子吳普寫出了一本《熱病論》,在大漢的醫學史上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交相輝映,被後世譽為雙絕,亦是對大漢醫學力量的一次檢閱。

到達阿布之後周瑜劉信的遠征兵團收到了銀月帝國總督斯拉瓦的熱情歡迎,有著這些年的邦交和行商大漢商人的彬彬有禮及武力強悍給天竺之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貴霜帝國公主嫁給了大漢太子最為信任的重臣,而銀月帝國的王子阿蘭德則成了大漢劍師聶離的記名弟子,多年以來他們和大漢之間也形成了穩定的貿易關係!

此時在天竺漢人之中名氣最為響亮的便是大劍師聶離,他在貴霜國都創下的連續九十七場不敗已然成為神話,即使是羅馬人對之亦極為景仰!那之後的一年聶離南下銀月帝國與天竺第一高手者勒密尊者在恆河之上論道七日七夜,二人盡歡而散也是留下了一段佳話!

原本到達阿布之後周瑜與劉信的打算是休整十日之後再行向貴霜帝國分水陸兩路並進,畢竟長期的航行帶給漢軍精銳的是巨大的疲勞,可六天之後斯拉瓦總督卻是前來求救,言道銀月帝國的王都齊禮已然被羅馬軍團兵臨城下,此次他們準備充足發起戰役極為突然,銀月守軍猝不及防一戰即潰,如今阿蘭德國王率眾死守齊禮亦岌岌可危!

軍情如火,周瑜與劉信及眾將一處商議之後還是決定提前進軍爭取解銀月帝國王都之圍!雖說是敵眾我寡,此次羅馬軍動用了三個兵團十二萬人,而漢軍遠征軍全部不過兩萬一千餘人,可一旦齊禮被羅馬攻陷他們就會失去北上最為便捷的道路,也很可能因此遭遇羅馬軍隊的打擊,與其坐守不如主動出擊,周瑜劉信達成了共識。

至於徐晃的陸路主力究竟到了何處此時二人手中只有一個月前發來的訊息,按路程算他們是肯定趕不上的。以周瑜和劉信的決斷既然決定之後就不會有絲毫的拖延,留下青龍營兩千士卒加上三千飛虎軍陸戰隊守衛阿布大隊人馬是立刻出發!近八成的定海艦被周瑜留在了阿布,此地必須堅守,而有了定海艦這樣的移動炮臺將更添成算,再言定海是為了遠海航行打造,吃水極深,恆河能否通行還需檢驗。

劉信率領三千玄甲沿著河岸先行,這一回異域作戰魯王選擇的卻是全速挺進,據報此次三個羅馬軍團之中共有騎兵三萬,但絕大部分被佈置在貴霜帝國的邊境,在他們眼中南方並沒有足以威脅到自己的強大軍事力量,此也是劉信決斷的前提,阿布港口雖然封鎖但遠征軍如此大的動靜就怕百密一疏,時間就成了極為關鍵的因素!

兩天的時間劉信率軍已然到了距離齊禮五十里所在,於此處魯王下令全軍待命等待情報,而自己卻在仰望天空,那裡正有一個黑點在空中不斷盤旋!那便是劉毅身邊獵鷹飛羽的後代,一共只得兩隻,劉桓劉信兄弟各一隻,太子的那隻名為“忽烈”,魯王的則是“萬里雲”!

“殿下,前方五十里便是齊禮,恆河從其東部而過,此番敵軍正在三面圍攻,齊禮周圍十里地形平坦卑職等奉命不敢距離太近,與小丘之上用千里鏡觀察敵軍對我軍前來似乎並無準備!”此時派出的探路士卒已然迴轉,斯拉瓦總督也給劉信提供了很多熟悉當地地形的嚮導,至於語言之間的交流有著多年貿易提供的基礎倒並非難事。

“好,今天孤就要打他個措手不及,看看這羅馬軍團的戰力到底如何,全軍裹馬蹄中速前進!”探馬的情報加上天上萬裡雲的飛行姿勢劉信已然可以推斷敵軍還不知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