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臨絕境戰意不衰 (第1/2頁)

加入書籤

初始的交手,李典憑藉著豐富的戰陣經驗以及欺騙性陣型包括對敵將潘璋心理的利用為燕雲軍的攻擊贏得了先機,但他亦不得不承認對方接下來的應對和表現絕對是可圈可點。壹 看書 ?這隊荊南軍士卒無論是訓練經驗戰陣配合與燕雲軍士卒相比都有著一定的差距,加上在蘊縣這個區域性他還有著兵力上的優勢,因此即使計算上長途奔襲之後的疲勞李典也有極大的把握快速拿下蘊縣,但這個目的並未達到。

潘璋的親自上陣極大的振奮了荊南軍士卒計程車氣,在那陣面對敵軍王牌的初始緊張過後他們也逐漸將自身的戰力和對地形的熟悉發揮出來,也許即使如此他們也不是經過長途奔襲的燕雲軍的對手,可擊敗這樣的敵人即使是燕雲軍也要耗費不少的時間。而就在他們全力出擊即將擊潰對方的時候,荊南軍援軍到了。

兩千騎軍,七點半千步軍,為首的將領乃是潘璋的好友陳武,荊南軍近幾年冒出的一員悍將,打仗勇不畏死,臨陣排程亦自有法度,很得周瑜的欣賞,此時他還能分出這等的兵力便足見他對蘊縣的看重。以張文遠的兵一旦得悉軍情有極大的可能先行消除隱患,蘊縣之處只有潘璋的六千人馬,以燕雲軍的戰力只要人數相當他們絕非對方敵手,對於敵軍動向與戰力的判斷周瑜還是十分慎重的。

其實定下決堤放水之策對周瑜而言也是一件頗為痛苦的事情,假如還有一點辦法可以應對劉毅趙雲的聯手攻擊他都不會如此,那可是數萬百姓的性命,放在公瑾身上他寧願與趙雲拼個死活也絕不願出此下策,可在他的身上卻揹負了整個荊南的成敗與兄長的重託!在得知軍情洩露的那一刻周瑜很奇怪的沒有感覺到精心佈置遭敵破壞的那種氣惱,內心深處卻是有著一些輕鬆的感覺……

陳武領軍及時趕到為潘璋穩住了即將崩潰的陣腳,生力軍的加入帶給荊南軍士卒的絕不僅僅是戰力的提升,更有信心意志的極大加強。?? 對李典而言就是他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了,那種功虧一簣的感覺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燕雲軍的信心,不過對李典而言現在還沒有到失敗的程度,以他對手下這些士卒的瞭解他們還可以撐下去,只要在天亮之前擊潰眼前之敵對方的騎軍就發揮不出優勢。

鄭定和最後一批千餘燕雲軍士卒就在此時加入了戰團,這是李典為了對付敵軍可能會有的伏兵而留的最後底牌,他們的出手代表李典是真正的全力以赴了,假設如此他們還不能在天亮之前拿下蘊縣的話,荊南軍的騎軍就能給筋疲力盡的燕雲軍帶來極大的殺傷,眼下這樣得局面李典也顧不上許多了。

戰陣之上的交鋒很多時候都是看誰的底牌更多,誰能將最關鍵的力量用在最關鍵的時候。高手之間的對壘假如一方能逼得另一方先行絕招盡出那麼他離勝利就近了一大步。當然在此中也要有一個前提,順利的應對對方的絕招。

僅僅是這一千餘士卒的加入,陳武潘璋立刻就感覺到了沉重的壓力,不要說潘璋手下那些已然廝殺了大半夜就要到達自己極限計程車卒,就是陳武剛剛帶來的生力軍也擋不住他們的衝擊!嫻熟的戰術動作,猶如本能一般的戰陣運用,彼此之間默契十足的配合,短兵相接之時一往無前的氣勢!這就是漢軍王牌燕雲軍真正戰力的展現嗎?陳武潘璋知道這多半就是事實,大戰開始已然有數個時辰了,李典將底牌留到現在,得到充分休整的他們已經可以展現漢軍王牌的風采!

沒有太多的猶豫陳武親自帶人頂了上去,無論燕雲軍的實力多麼可怕他也只有頂住這一條路走,撐到天明騎軍一旦可以形成衝擊他們就能反敗為勝,而在這裡能擊敗張遼的萬餘偏師的話,都督那裡就會輕鬆許多。 ?其實再想想眼下的情況已經不算差了,保持完好戰力的敵軍不過千餘,倘若一開始他們面對的就是萬餘這般的燕雲軍,恐怕就算有兩千騎兵這蘊縣也早就落入對方手中了。

時間在雙方的高呼酣戰之中不覺流逝,現在心急如焚的變成了李典,天色已經在漸漸變亮,可自己的最後殺手卻被前來援助的那員敵將付出巨大代價之後擋住了,雙方還在相持不下的混戰之中,固然有著一定的優勢對方的韌性也是極為堅強,想要在短時間之內擊敗對方近乎不能,更要命的大堤上又有敵軍蹤影了。

再度全力與潘璋交換一招,李典啐出了一口血水,潘文珪的武藝還在他的統軍之上,自己很難衝破他的阻擊,此時在曼成心中無比的懷念兩個人,兩個與他曾經同生共死的戰友,虎痴惡來!假如他們還在的話這樣的激戰中都是屬於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改變戰局的人,嗯,應該還要加上那個擊倒了典韋並阻止了自己自刎的那個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