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信念如鋼鑄軍魂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兩軍交戰,軍情為先,五年的時間荊南從未停止過對漢軍作戰的研究,因二者之間交手的經驗實在太少。恐怕五年前劉曹荊州決戰之時孫策出兵相助是唯一的一次,那時他們的對手是漢軍八大主力之一的烈火軍!

孫策相助曹操是以策應為主,因此倒沒有拼死相搏,不過那一次對陣烈火軍的戰力已然給小霸王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主將指揮若定,各級將校令行禁止,士卒戰力強悍經驗豐富,全軍配合默契猶如一人,幾場交手下來孫策不願相信卻不得不承認平手相較之下漢軍幾乎可以做到以三敵四甚至更多,這已然是相當可怕的比例了。

雙方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從普通士卒的身體素質到他們的兵器質量,從小團體的戰陣配合到大戰陣的總體協作,再到單兵戰力、各級指揮及戰陣經驗荊南軍無一不處在下風。就連周瑜亦不得不感慨劉毅善練精兵之名實是名至實歸,當年擊破劉表之時曹操軍的戰力已然令人佩服,亦成了他苦練追趕的目標,可再見漢軍竟還要技高一籌。

因此這五年之間周瑜幾乎是全部撲在柴桑大營苦練,漢軍雖未動手可長江對岸精銳雲集猶如一座大山壓在荊南軍的胸口,他們必須爭分奪秒的去儘量縮小在兩軍之間存在的差距。主要目標還是針對對方步軍,至於漢軍威震天下令所有諸侯及異族喪膽的鐵騎營公瑾卻幾乎忽略不計了,騎軍方面的差距實在太大,荊南又缺少戰馬,還不如專心一處,換言之假如他們不能在長江一線擋住漢軍的攻勢,失敗就是註定的事情。

五年嘔心滴血的苦練,間中還有與江東劉備軍的互相交流,曹操一去,孫劉兩家便是唇亡齒寒之勢。以劉備與孫策的眼光當然看得出來,二人亦有約定無論劉毅攻擊哪一方另一方必定要傾盡全力相助,因此二者的交流很少藏私,且與荊南軍相比揚州軍擁有更多與漢軍交手的經驗。

桀驁不馴不怒自威的關雲長,性如烈火酒量無對的張翼德,老而彌堅沉穩如山的黃漢升,這些大將都給周瑜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但最讓他欣賞也是惺惺相惜的還是那個儒雅出塵,飄逸若仙的諸葛孔明,能讓那些名揚天下的大將言聽計從的年青人本來就極不平凡。隨著交流的深入周瑜更加認可諸葛亮的能力,亦會感嘆劉毅的識人之名,當年諸葛還不及弱冠之時劉郎生便以奔狼之戰的郭奉孝比之,其眼光何其精準也!

在諸葛亮的口中,劉毅的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對此周瑜魯肅都深以為然,漢地的人才興盛才是其強大的根源。

一干英才匯聚取長補短,此處卻與漢軍諸將互通有無的情景極為相似了。因此這五年的時間兩軍實力都有了很大的增長,在周瑜眼中除了經驗之外荊南軍的戰力已經不在五年前的烈火軍之下,而經驗這個東西是任你如何苦練也換不來的。

不過即使如此荊南軍戰力的增加並未給周瑜帶來太多的樂觀。五年時間他們在變漢軍也在變,他們苦練漢軍又豈會有片刻的放鬆?一切的猜測與考量最終還是要建立在實戰之上,那才是最佳最實際的依據。

烈火軍的確是漢軍八大主力軍之一戰力堅強,可比之龍驤虎衛兩大王牌至少在名聲上還要稍遜一籌,尤其是虎衛軍!周瑜相信這種差距應該不僅僅是名聲,能被公認為漢軍第一王牌的虎衛軍定有其過人之處。

果不其然夷陵青圖縣一戰,這支百戰精銳便露出了鋒利的爪牙!小小縣城易攻難守,可區區五千虎衛軍卻擋住了數倍於己之敵一天的衝擊而寸土不失。其強悍的戰力與有力的組織即使身為敵軍的呂蒙也讚歎不已。

“這幫傢伙個個能打還在其次,那種作戰的瘋勁才更為頭疼。”這是呂蒙私下對周瑜所言,長此以往虎衛軍早已形成了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氣質,一旦與敵交鋒他們在氣勢上便是無比強盛,那怕是以一敵十荊南軍士卒在虎衛軍眼中看見的也只有不屈和不懈,即使死亡就在眼前他們也會發動最後的自殺攻擊!如此的氣質呂子明還從未在別計程車卒身上見過。

身為前方指揮的老將程普也曾給周瑜魯肅描繪過青圖之戰中一個小的戰例,百餘名荊南軍士卒在縣城一角圍住了七八個虎衛軍沒來及撤退的傷病,而無論輕傷重傷這些傷兵都以自己的胸膛去撞對方的長槍,沒有絲毫的猶豫,其中二人還抓住對方一愣的功夫以命換命,當時的場面極為震撼。“那是一大群餓狼”,與虎衛軍交戰過得荊南士卒對他們的敵手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衝在最前、撤在最後、攻的上去、守的下來,跑的最快,抗的最多、死的最值。”如今虎衛軍這二十八個字鏗鏘有力的軍訓已然為荊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