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各展所長爭先機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一見劉信出手黃忠就是雙眼一亮,那猶如龍捲一般奔襲而來的虯龍百鍊戟用的當是劉毅名震天下的血龍六擊之中的“裂山”擊!這六擊之名多人得知,可真正能見過劉毅將六擊展全的卻唯有一人,那便是揚州大將張飛張翼德,過馬一戰兩大頂尖虎將鏖戰近百回合,劉毅就是憑藉六擊連展擊破了張飛的丈八蛇矛,最後的一招“無影”擊,若不是黃忠及時以神箭加以支援,今天只怕再無燕人張飛了。

緊隨其後劉毅又與關羽交鋒,平心而論以他當時傷勢已然不是對手之敵,可擊敗張飛又在千鈞一髮之際化解了黃忠的神射,他的氣勢已然到了巔峰,而血龍戟法最講氣勢,這才能在接下來的三十回合之中再度與關羽兩敗俱傷,傷及對方的並非“無影”而恰恰就是“裂山”,事後雲長也不得不承認劉毅在戰略和時機的把握上妙到毫巔。

過馬一戰之後風雲將譜前幾位的排名發生了一些變化,敗張飛傷關羽劉毅第一的位置無人撼動,而云長則是退到第四排在了趙雲張飛之後,至於張翼德卻是不退反進佔據了第三,雖然敗了可對手卻是劉毅,而且作為一個唯一在對戰中見全了血龍六擊還能活下來的武將,就是這一份生死之間的經驗都會讓他在隨後獲得極大的好處。

這些關羽張飛不在乎,傲如二人風雲將譜的排位除了第一其它都沒有太大的區別,戰後他們自然不會放棄對劉毅血龍六擊的研究,本身極高的武學造詣加上互相之間的切磋亦是找出了很多的心得,而這些亦有黃忠參與其內,因為他更有旁觀者清的地位可以補二人之不足!有人會說老將軍也參加了過馬之戰怎會不知血龍六擊?因為其時他無心他顧,沒有人能在太史慈天河槍的極速攻擊下還能分心。

同樣是領悟張飛對於那一式無影無形無敵的“無影擊”感觸最深,倘若不能破壞之前劉毅的五式連環那麼就要在他最後一招出手之前知機而退,絕不能與之續戰下去!要退屠龍擊之後也是最佳的時機,越是厲害的攻招到來之前總會有一瞬的間隙,此乃天地之理劉毅也不能避免,當然想要把握那一瞬間也需要有如同張飛一般的眼力。

關羽感受最多當然就是傷了他的“裂山”擊了,此招的精妙之處全在手腕發力運用的精細之極,結合速度力道劉毅能將九十三斤重的血龍戟抖的猶如木棒一般,星星點點皆是來源於此,不但可以惑敵,且透過雄渾的力道一旦找出或是攻出對方的破綻接下來的那一下化繁為簡的刺擊就會快的難以用言語來形容,令人防不勝防。

精心研究對手刻苦鍛鍊自己之餘,關張二將亦會感慨今後怕是再無向劉毅討回過馬之敗的機會了,身登大寶的劉朗生亦絕不會再在兩軍陣前為此鬥將之事,而似過馬之戰那樣的時機也很難再度出現,這一戰的遺憾

(本章未完,請翻頁)

恐怕要伴隨二人終生!可此時黃忠僅僅看了一眼劉信的出手就知道此時的二公子已然不在乃父之下,至少是過馬之戰的劉毅。

運用手腕的勁道抖出槍花或是戟花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更多的人只是花架子,漂亮炫目之中則是力道的缺失,但劉信的出手絕非如此,虯龍戟的星星點點之中任何一點都能配合刺擊在下一刻化為必殺的攻招。而且這槍花戟花抖的範圍越大反而越加省力,可劉信卻能將之控制在一個杯口的範圍之內震顫,力道與速度幾乎不受損失。

面對劉信龍捲一般的“裂山”擊,黃忠右足前踏一步,扎穩馬步的同時雙手持刀一記上挑便挑向對手的戟尖,看上去這個應對簡簡單單老老實實,根本沒有虯龍戟那般的威勢驚人光華耀目,但在劉信的眼中這老實本分的一挑卻是無比精彩,時機與速度的拿捏精準之極,無論自己如何變化都不會躲過這一挑,只能形成硬拼之勢!

當年風雲將譜之上有四大名刀,甘寧的紫鮫斷浪刀如同長江大河奔湧無盡,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則是氣勢凌人動輒決勝於三兩招之內,虎痴許褚,烈馬狂刀開山裂石摧枯拉朽,而黃忠的鳳紋寒魄刀卻是樸實無華剛柔並濟!這八個字是趙雲在見過沉沙刀法之後下的評語,黃漢升的刀法也許沒有之前三人那般耀目卻是實在本分之極。

實在?本分?這似乎根本不算誇獎,但你要是到了劉信這個地步之後就會知道其中的厲害之處,三叔的白龍亮銀槍可以變化萬千,但最令人膽寒的卻還是實在本分,你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出半點破綻,有了這個作為基礎,劉信相信只要黃忠想他一樣可以璀璨奪目。

面對黃忠的樸實劉信眼下有兩種應對,一時同樣以穩對穩加以消耗,因為所有的招數都是基於體力作為基礎的,一旦失去了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