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孤注一擲方有機 (第1/2頁)

加入書籤

柴桑口荊南軍帥帳之中,周瑜與魯肅對坐用餐,周郎有雅量高致之稱,便是在這飲食之間亦是行之有度姿態優雅,不過再看後者卻是大快朵頤並無有任何的拘泥,連帶著自己都是胃口大開。

“子敬自是寬心,觀汝之行止竟是視劉朗生的百萬大軍如無物,卻不知心中有何妙計,不放說出一解瑜心頭之憂慮。”周瑜放下手中碗箸微笑問道,對於好友他是有著很深的瞭解的,除了觀察大局精深之外亦不會缺乏奇謀妙計,而論及前者更是他都自愧不如的。

“呵呵,非是肅心寬,而是不寬亦無大用,大都督亦非不寬,而是太過求全不願放手一搏,兵家之機轉瞬即逝,尤其是對面乃是劉毅張虎郭嘉賈詡等輩,猶疑乃大害也。”魯肅亦是一笑便正色言道。

“子敬之言似有極深之處,還請細言之

。”周瑜聞言心中一動,這魯子敬猜度自己心思倒也算得上精準,卻要細究其從何而來。

“大都督這是要肅拋磚引玉,也好,那肅就暢言無忌了。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自六年前荊州一戰曹孟德積柴**之後劉朗生盡得大漢十州之地,我主與劉玄德據江而守強弱之勢亦是分明。從起身上黨到如今權傾天下擁兵百萬不過二十餘載,肅曾細觀其中詳細得失意欲尋找劉毅弱點之處,可這越是深入越覺此人不同尋常。”魯肅起身雙手一負侃侃而談,從其言語之中的從容便知其下了很深功夫。

“能有今時今日,劉朗生自是不同尋常。”周瑜頷首言道。

“不過此人之不同尋常更是異於常人,當年西園之中袁本初、曹孟德、劉朗生被人合稱為“西園三傑”,劉毅論出身不過上黨一衰敗宗室,遠不及袁曹二人,說起兵力人馬所領亦與二人相差甚遠,可討董之戰後勢力增長最為迅速的也是他,除公孫瓚,滅公孫度,進佔幽州一州之地,更有奔狼之戰不世之功,可謂是名利雙收。”

“嗯,奔狼大捷,乃揚我大漢威風之舉,其時劉朗生的膽氣決斷卻是令人欽佩。”聽及此處周郎亦有悠然嚮往的神情,這場奔狼大戰無論是友是敵都給予了劉毅極高的評價,袁曹亦都有詩賦讚許的。

“大都督之言不假,奔狼一戰盡殲北匈奴鐵騎十餘萬,使其一蹶不振實是大漢光輝燦爛之一役,其時肅亦與眾人一般為之振奮,並對劉毅推許不已,可如今觀之此戰卻是頗有些值得深究之處。”

“劉朗生起兵討賊之前乃是上黨太守張揚為其舉孝廉,而其進身之道卻是走的宦臣門路,此為大多儒者所不為,但此人為之卻毫無顧忌,討伐黃巾其勇猛無敵之名始傳遍天下,歷經百戰而無一敗,無論朝中大將還是軍中同袍對其亦極為稱道,後入西園得天子恩遇更敢與大將軍直面相抗,此在眾人眼中卻又是不智之舉!可就是這不智之舉卻讓他與內臣外戚爭權之烈之時得以回返燕郡躲過風波,而袁紹曹操一番忙碌卻是為董卓做了嫁衣,要說此中全是巧合沒有劉毅的刻意為之在內肅絕對不信,只是驚歎此人到底哪裡來的如此深遠的目光?”

“子敬之言極是,觀劉毅起身直至討董再到坐擁一州之地,其人的運氣卻是極佳,可這些看似運氣不如說是此人之綢繆,其眼光之準,心機之深當真難測。”周瑜聞言接道,面上則是一副贊同的表情,魯肅會去研究當前最大的對手,他身為荊南軍主將又豈會不知?

“如此便更為蹊蹺,大都督乃我軍最為知兵之人,倘若與當年的劉毅換地處之,以其時的兵力對比不知會否與之決戰?”魯肅問道。

周瑜聞言沒有立刻回答,腦海中閃過有關奔狼之戰的種種細細沉吟起來,片刻之後方才答道:“瑜不會與之決戰,實力差距過大,且當時他只要穩守散關與二縣,匈奴騎軍攻城不利一旦糧草耗盡必會退去,和與之決戰的風險相比,此才不失為最為穩正之法。”

“肅在此處與大都督所見相同,倘若論及知兵之處劉毅亦可稱兵法大家,我等能看清他絕不會看不清,如此以肅之猜度可能只有一個,劉毅的奔狼之戰是在賭博,賭勝了他便可以得到諸般好處,方才說此人目光深遠,想來是此戰冒險的所得定要超越風險本身。”

“子敬之言確是明見萬里,這一個賭字更是用的精到,劉毅奔狼之戰贏得天大名聲還在其次,而之後他行奉迎天子之策能夠成功便有此舉絕大功勞在內,劉朗生自此挾天子以令諸侯,遂成天下實力最大之一家,與此謀相比他的百戰百勝卻是錦上添花了。”周瑜聞言眼中一亮擊掌讚道,奔狼之戰對劉毅日後的發展確實有決定性的作用。

“挾天子以令諸侯,大義在手無往不利,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