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有力難施心何急 (第1/2頁)

加入書籤

"" ="('" ="">

大漢開元七年,公元二零八年五月十六,開元皇帝劉毅御駕親臨襄陽,漢軍分作三路三箭齊發同時對江南的孫策劉備展開打擊,自黃巾亂起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開始了,史稱“赤壁之戰”。

此次大戰開元皇帝動用大軍合計一百零八萬,加上隨軍的二十萬民夫與六萬倭奴便有一百三十餘萬之多,縱觀華夏上下三千年亦從未有過如此規模的戰役。劉毅的目的很簡單,這一仗他要用漢軍無敵天下的鐵拳將孫劉二人徹底碾碎,絕不容他們有任何偏安江南的機會,說是三路大軍,卻也不能忘了漢軍徵虜將軍熊山亞在交州的兩萬人馬,有飛虎軍的海上支援他們也隨時可能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

開元皇帝傾盡全國之力,眾將心中亦是明鏡一般,這便是一統大漢的最後一戰,誰有不想在其中建立功勳而名留青史?至於戰役的勝敗他們根本不會考慮,自陛下起兵以來大小數百戰何曾聽聞敗績?無數的梟雄人傑此時已然作古,剩下的孫劉二人又豈能例外?

常山王在白帝城舉兵,虎衛軍統領張合張雋乂爭得先鋒,而在荊州龍翔軍統領徐晃徐公明便是當仁不讓

!蜀中尚有張遼的燕雲軍可與張合一爭,但在荊州徐晃搶起來便全無敵手,論統軍徐公明是漢軍當之無愧的名將,論資歷就是張合也不能與他相比,高順鞠義難與之相爭,于禁樂進是不會爭,因此公明得到這個先鋒之位很是順利。

不過你要現在問徐晃最想的是什麼,他一定回答你最想明天飛虎軍荊州水寨就能將江東水軍徹底擊破,他的龍翔軍精銳方能渡過大江一展所長!對了,張合的虎衛軍可以奮勇而進,可他卻只能在江邊天天看著江上的大戰,這幾天徐晃在軒朗帳中的時間還要多餘自己的帥帳,先鋒是有了,可你讓徐公明天天看戲卻讓他情何以堪?

和徐晃同樣是比較鬱悶的還有劉信,荊州一戰敗許褚殺曹彰,此時的風雲十八將之中魯王的排名僅在劉毅趙雲關羽之後,更是將譜上最為年青之人,此番作戰他是摩拳擦掌要和關雲長張翼德這兩個萬人敵一較長短的,不過和徐晃一樣,二公子每日也只能待在江邊看戲,每每向二叔請戰上船廝殺甘寧只是不允,倒把劉信憋的十分難受。

按理說此次大戰劉毅準備良久,兵力處於絕對優勢應該是如泰山壓頂一般才是,可頭十日的戰鬥卻多少有些不溫不火,飛虎軍與對方水軍的交手雖然也有優勢卻並不如想象之中的那般明顯。這裡面除了五年來劉備孫策的實力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之外便和漢軍的戰略有關。

劉毅要的是必勝,三箭齊發乃是與一眾謀臣商量的結果,且關鍵在於三路之中誰為主攻還要看形勢的發展,不過在劉毅心中還是更加看好蜀中這一路,畢竟此處對方沒有天險可守可以減少士卒的傷亡,赤壁之戰在他眼中可並不是最後一戰,勝利他要,太多的損耗也不願承受,大漢的興旺發展絕不能因此一戰而停止,建立一個最為強大的大漢帝國還要勝過殲滅孫劉,因此漢軍第一階段的主要目的便是以水軍的攻勢牽制孫劉聯軍,各處大軍不動而動,動又不動才能給對方最大的壓力,等到常山王的蜀中大軍逼近之後再根據戰情計較。

因此初戰的情形是在劉毅的意料之內的,孫劉聯軍的水軍在飛虎軍沉重的壓力和科技優勢面前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飛虎軍還沒有傾盡全力的情況下與之對戰竟也能分庭抗禮!想想倒也不奇怪,劉備孫策皆是人傑,加上諸葛亮周瑜這般人才輔佐又豈能一戰即潰?

當然第一階段的牽制也不是沒有重點的,當年劉毅命甘寧率領飛虎軍協助劉備奪取揚州之時,二將軍便在江上大敗江東悍將蔣欽,其時除了飛虎軍的水軍優勢和甘寧指揮得當,那一片江心洲就成了重要的因素!因此**水寨此次出兵首取得便是江心洲與八卦洲,一旦拿下這兩處,將會大大縮短與建業之間的攻擊距離,建立牢固的前出。

**水寨這一處的飛虎軍乃是靖海王甘寧甘興霸親自率領,實力更為堅強,不過劉毅在全力準備如今一戰劉備孫策也不會例外,以諸葛亮陸遜等人的眼光又豈能看不出兩洲的重要之處,皆是屯有重兵守衛,江心洲上有黃漢升的白耳精兵,八卦洲則是關雲長鎮守,加上那一隻由諸葛亮夫人黃月英改造過的揚州水軍,飛虎亦是一時攻之不下,這十日以來他們也不知登上了兩洲多少次卻很難在此立足。

對於統領一軍戰將而言有力難施無疑是最為鬱悶的,比如說徐晃與劉信,可讓你統軍作戰又不能盡展所長卻也不在前者之下,今日甘寧的帥帳之前便來了三名偏將,飛虎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