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六十四章 出使長沙 (第1/3頁)

加入書籤

013-11-21

另一個時空之中劉備在新野被曹cāo擊敗而兵退夏口,曹丞相龍行虎步與荊襄之間大軍雲集氣勢鼎盛,大有掃清一統寰宇之勢!其時魯子敬渡江北來已然有聯劉抗曹之意,不得不說那一場傳唱千古的赤壁之戰固然有著周公瑾的雅量高致,雄姿英發,可在之間卻是魯子敬為兩軍聯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他“車不過一乘,從不過數人”之言打動了孫權因而堅定抗敵之心!諸葛亮便是在此時隨之前往江東之地,用其辯才無礙使得孫劉聯盟最終得以成立挽弱為強!

在羅大大的三國演義之中這一段被描寫的花團錦簇jing彩紛呈,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孔明的形象立刻無比高大起來,江東群臣似乎都成了他的陪襯。諸葛亮的才華毋庸置疑,可如此描述便是小說家的藝術誇張了,舌戰群儒或許真有其事可激將周公瑾卻是虛構,在江東諸臣之中他與魯肅二人的抗敵之心是最為堅定的。魯子敬是站在大局的角度勸說孫權,周瑜就具體到了兵家之事中,一番詳盡的分析讓孫仲謀對眼前一戰信心倍增,親撫瑜之背而言:此乃天以卿贈孤也。

接下來的赤壁之戰乃是一部三國之中最大的所在,羅大大下筆有神將一干將領刻畫的入木三分,觀之令人廢寢忘食。孫劉曹三家在此戰之中各出奇謀針鋒相對,並又穿插諸葛周瑜二人的鬥志,兩家合作之中亦有爭鬥,情節的安排可謂獨具匠心,使得緊張的氣氛始終貫穿全篇!赤壁大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在此後的很長時間之內孫劉聯盟抗曹都是時代的主題,在此中魯肅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周郎的真實想法無人可知,但從其行動而言至少算是個強硬派,不過在大戰之時說他會對諸葛亮動手就有失偏頗了。兩家聯合雙方的誠意是非常重要的,身為一軍之帥的周公瑾又怎會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甘寧飛虎軍戰力強悍,燕地更有戰船之利,前番江心洲之戰我等便有切膚之痛,差之令策損失公奕這般的良將,劉郎生苦心積慮兩年之間養jing蓄銳,甘興霸在徐州對水軍訊息封鎖的極為嚴密,但以燕地那器具所之能,此番大軍前來想必又有革新之處,揚州水軍倘若不敵長江水道一旦為其所控再想奪回便是極難,此事策倒是不能坐視,仲謀……”亂世之中敵友的變化是極為迅捷的,之前的仇敵立刻展開合作並不是稀奇之事,關鍵還在利益二字之上,孫策身為一方之主對全域性的把握自然十分敏銳,此時已經將對劉備的不滿暫放一旁了。

“兄長且慢,我兄所言固是,可要與燕軍飛虎軍交手卻還需細加籌謀,茲事體大,先觀諸葛孔明之意再定我軍方略不遲,待瑜與子敬先行與之相見,明瞭其意之後我兄見之方才為周全之法。”見孫策對孫權出言,周瑜一旁言道,自己這個大哥在戰陣之上乃是不可不得的帥才,有著令一眾戰將效死的魅力,可其臨大局雖能決斷卻仍舊稍稍欠缺了一些沉穩耐xing,這可能與他的xing格也有著分不開的關係。這番見識的確是真知灼見,但要具體行之時就有著很多值得商榷之處了。

“主公,公瑾之言善也,劉郎生帶甲百萬,臣謀將勇,又有朝廷大義名分在身,與此人爭鋒定要謹慎行之,劉玄德能讓諸葛亮此時到長沙,徐州建業之處想必局勢已然頗為緊迫,如此便算主公要照應全域性可僅以此事論卻是急在廬江而非在我長沙!”顯然魯肅對周瑜的意見也持支援的態度,說到底雙方合作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利益得失之上的,眼下的形勢與另一個時空之中赤壁之戰前不可同ri而語,如何因勢利導為己方謀求最大的利益正是他們身為謀臣應為主公所謀之事。

“恩,公瑾子敬都如此說,那便照此而行,就與孔明言及策出城行獵去了,明ri或後ri方能回返!”對二人之言孫策是從善如流,其實他自己亦是知道自身的這個缺點,可在戰場之上他能做到冷靜沉穩往往在如此事上就未必能夠了,因此聽取下屬的意見亦是良方。想來這孔明一到自己便即與之相見的確也頗份,此法正為穩妥。

“呵呵,自討伐交州ri起,兄長之獵弓已然蒙塵頗久,今ri既然有此雅興不妨便往之一行,來人,先傳諸葛子瑜去與其弟相見,子敬,待到晚間你我再會一會這位臥龍先生!”孫策的行獵之言只不過是一個託詞,可週瑜微笑出言卻要其照常行之,對於天下大局應該時刻關注,可那根弦繃得太緊也不是什麼好事,所謂武之道一張一弛,若按燕王劉毅之言,會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大戰中亦是如是。

“善,聞聽城外南山有猛虎出沒,待策前往shè之,亦可為子敬作上大氅一件!”孫策周瑜二人多年兄弟,一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