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一十二章 棋至中盤 (第1/3頁)

加入書籤

此次整編之中,老四營與親衛營被編成了劉毅的直屬軍團,在此前的一場場戰役之中,老四營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李鐵牛的朱雀營與周倉的白虎營,轟天炮攻城掠地盡顯威力無邊,穿雲弓守城陣戰亦是屢建奇功!但在劉毅的規劃之中,新整編的主力八軍都要在沒有朱雀白虎二營的協助之下有著強悍的攻堅能力!在伺候的作戰之中,它們所要面對的堅城與地方的固守只會越來越多,這就對主戰步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體現在平日的操練之中外,精良的器械就變成了提升各軍攻堅能力的重要因素,器具所的作用更是凸顯!

整編之後的八軍每軍滿編之後的人數將會達到六萬,而在輔助兵種之中也會多出一營,那便是神機營,這個稱號是劉毅取自後世的,但幽州軍各軍之中的這個神機營可不是使用火器,其人員配置會維持在五千之數,而主戰器械便是器具所年初研製而成經過半年各種試驗之後才裝備各軍的襄陽炮與連擊弩,這又將使他們的兩大殺手鐧!

襄陽炮的威力與巨型轟天炮近似,但其射裝置卻從人馬拉拽改成了重物下墜,透過器具所中能工巧匠及白墨眾人的巧妙設計,除了裝填巨石與巨型轟天炮所需的人力相同之外,它在射與重新安置之中卻只需三名普通士卒就可完成操作。這意味著普通的巨型轟天炮在射出一次巨石的過程中,襄陽炮足以射兩到三次,雖然威力方面少有減弱客氣頻率的增強和數量的增加卻完全可以彌補這個缺陷。

此外在行動上襄陽炮也要比巨型轟天炮更為靈活,周身的支架結構使得他不但分量要較前者為輕,壽命也得到了極大的加強,那些精巧的三角形支架可以大大降低襄陽炮在行動過程之中受到的震盪損害,對這樣巧妙的設計中所蘊含的智慧便是劉毅也歎為觀止。

而連弩最想的設想是燕王親自做出並交給器具所加以研的,此物的雛形便是劉毅腦海中諸葛亮所造的連弩,據傳它可以單也可以連還可以齊,不僅每次擊之間的空隙短暫更能同時射十隻弩箭,設想一下在兩隊弓手的對射之中,有一方忽然用起此物,相同的時間之內他們便能射出十倍與敵軍的弩箭,雖然可能會因消耗太多的箭矢而導致難以持久可就是先聲奪人之效也足夠它扭轉戰局了。大主宰

這個新式武器開的過程相對曲折,足足有半年的時間沒有太大的進展,雖然劉毅保持著足夠的耐心可這對器具所中那些心高氣傲的甲級工匠而言無疑是一種挫敗!這個局面在白墨之人的加入之後有了改觀,倒並非他們的技巧就能勝過器具所中的那些巧匠,而是其中一個名叫白均的青年經過仔細的研究之後竟然對燕王的設想提出了質疑,連十箭卻喪失?精準是得不償失的,這樣的弩箭也很難會有持久的戰力,因此他將之改為了連,其空隙更為短促亦可保證精準!

對此劉毅是極為讚賞的,在收到器具所的報告之後就立刻加以了批示,按照白均所言去做,且今後眾人對自己的設想有著不同意見時也要立刻提出,不可因過於求全而使研進度受到影響!此後裝備神機營的這種連弩便被劉毅命名為“白均弩”,它一次可以裝填尺許長的弩箭十支,在百步範圍之內試驗的資料很是驚人,即使在連的空隙降至最低的時候卻依舊保持著將近七成的命中率,這還是器具所中之人試驗的結果,而幽州士卒在熟練操作之後怕是還有提升。

劉毅手上缺乏足夠的材料,也不知道諸葛亮所明的連弩到底有著怎樣的威力,可器具所製成的“白均弩”已經讓他對其威力極其manyi了,這樣的射與準度極其攜帶的輕便使得其不單單可以運用在陣戰、城戰以及突襲之中,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連弩箭將會成為敵軍騎兵的噩夢,只要手持白均弩計程車卒可以保證一定的冷靜,他們在百步之內對騎軍造成的打擊將會是致命的,而在今後若是能夠明出可在馬上使用的此種弩箭,劉毅就更能取得騎兵對決之中的巨大優勢。

有了神機營的存在,主力各軍都會擁有更為強悍的攻堅戰力,而在大兵團作戰之中,他們之間也會隨時有著配合,倘若三個神機營合併一處,他們的威力就絕不會在原先的朱雀營之下!甚至還要有所越,一加一大於二的道理劉毅與麾下眾將都是極為清楚的。

而之所以說是先前的朱雀營,便是因為在此次整軍之中他的裝備也得到了極大的革新,雖然比起襄陽炮有著笨重、不易移動、射頻率慢等不少缺點,可這並不意味著轟天炮就要退出歷史舞臺,單憑威力巨大這一點它便有著足夠的存在價值,此次器具所也針對轟天炮的優勢弱項做出了革新,重點還是在於更為提升它的威力,想要既有威力又不失靈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