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九十一章 江南變局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幽州武院之中的教學及操演進行的如火如荼的同時,各州的建設也在按照北平集會的兩年方略穩步發展著,其中發展速度最快的便是冀州,經過一年多的調整它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多的經驗與基礎,由一開始的穩固調整進入到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其次便是司州,幽州各處的大力支援及燕王世子的親自前往讓百姓們恢復生產的積極性猶如烈火烹油,韓張聯軍帶來的戰陣創傷正在被漸漸磨平!

相比此二處,幽州,幷州的發展則是在數年的高速之後逐漸平穩起來,畢竟受到時代和環境的限制它們的發展不可能永遠保持著一開始的速度,但不可否認的是此二州已經具備了深厚的底蘊,成為劉毅最為穩固的戰略基地及糧倉,相信司州冀州在這兩三年內也可以逐步趕上甚至加以超越,這與其地理位置也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而平州地處大漢北疆,倒是有點兩極分化的意思,松遼平原肥沃的土地使得原來的遼東已經是產糧基地,但位置的相對偏僻使得其中的人口較之幽並冀司等四州都要差上不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遼東的發展,只是眼下劉毅一時還很難有著太好的應對之策,除非他可以進行大規模移民進入,但如此勢必會造成民心生變,高麗郡的情形大致與之相若,基礎方面就是更加的薄弱,幸好在劉毅的方略之中,平州只要保持自給自足不需其餘各州調撥便可,僅就此點而言,他的發展還算是超越了劉毅的預期,幾乎每年都可以提供較多的餘糧。

鼓勵生育,穩步發展是劉毅給平州定下的方略,這個政策要想見到效果是要經過長年累月的努力的,其餘各州鼓勵生育發展較快建立在人口基數較大的基礎上,而對平州而言這一點有些先天不足,但起效慢,效果不明顯總還是有著一定效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顯示出其中的威力,在劉毅心中,平州需要用上十到十五年的時間來趕上幽並諸州,這個過程雖然漫長卻是最為穩妥的辦法。

最後一處就是如今甘寧坐鎮的徐州,半年前方才被幽州軍佔據大部,且有不少百姓隨同劉備而去,但多年的積累加上其本就是富足之地再有著各州成功的施政經驗,相信他恢復及發展的速度還要遠遠勝過平州,且與冀州一般,徐州亦是劉毅重要的屯兵所在,有了厚實的後援,原本的四戰之地就會轉化為四利之地,這便是徐州在劉備手中與在劉毅手中的最大不同,它的地理優勢將更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就在幽州武院的整軍教學進行了足足一個月之後,冀州處傳來了喜訊,馬雲祿順利的為趙雲誕下一子,母子俱是平安,這個訊息令劉毅十分欣喜,今世的兩位生死兄弟在他心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分量。甘寧為愛子取名為平,有助大哥平定天下之意,趙雲則給長子起名為統,其含義亦是一般,要盡力相助大哥一統大漢江山,而趙統這個名字卻也是為劉毅所熟悉的,在另一個時空之中趙雲的長子正是趙統。

兄弟得子的訊息並沒有讓劉毅歡喜太長的時間,大漢的南方便是烽煙再起,劉備拿下大部揚州之後在諸葛亮的建議下選擇了養精蓄銳,他大肆結交江東世家,求賢納士苦練精兵,而隨之前來的十餘萬百姓則被他用來開墾良田發展生產,在孔明三寸不爛之舌與劉備大漢皇叔名望的影響之下,劉備得到了許多江東人才的投效,如顧雍、虞犯、陸績等一干賢才。而其中最讓劉毅感嘆的便是江東陸家的從子陸議也投效了劉備,恐怕此時還沒有人能像劉毅yiyàng瞭解這個不過年方十七歲的少年的才能,他的另一個名字是熟讀三國之人都會如雷貫耳的,後被稱為東吳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也正是號稱東吳四英將中最為年少的一個,歷任吳國大都督的陸遜陸伯言!

劉毅之所以會有很深的感嘆還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大才的相投劉備,而是在另一個時空中正是此人相助呂蒙擊敗了當時威震華夏聲勢一時無二的三國第一名將關羽關雲長!從而奪得荊州全景,關羽則悲涼的敗走麥城,亦是千古遺憾之一!也使得諸葛亮為劉備謀劃的隆中對成了泡影,正是此戰讓劉備徹底失去了興復漢室的希望,而在夷陵戰役中的一把沖天大火更為一代梟雄劉玄德奏響了輓歌!

那一年被關羽視為白面書生的陸遜陸伯言三十六歲,歷史有著驚人的相像之處,同樣的英姿勃發,同樣儒雅不凡,同樣的沖天大火,一把讓亂世奸雄曹孟德終生抱憾,一把讓蜀漢皇帝劉備飲恨而逝!東吳的兩任大都督都憑藉著火威譜寫出了生命中最為燦爛的樂章!

後世的很多人都認為劉備不顧眾人之勸,甚至不停被他視為如魚得水的首席軍師諸葛亮之言兵發東吳乃是最大的失策,至此桃園夢碎,英雄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