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五十八章 九品中正 (第1/3頁)

加入書籤

大漢興平六年,公元一九九年七月十三,伏後代行天子之權後的第一份詔書頒出,天子不幸崩殂,今暫無可繼皇位之子,國不可一日無主,因以伏後代為行權,待從宗室子弟之中選出合適人選之後再行還權!大將軍劉毅戰功彪炳為國之棟樑,先帝遺詔加為燕王令其輔佐國事,皇位繼承未定之前便由燕王輔佐伏後處理國之要事。

這道詔令被迅速的分發各地以示萬民,除此之外,伏後之後的幾份詔書便是諭示當朝驃騎將軍曹操,令其立刻從荊州撤軍迴歸兗州,否則便是私相攻伐大漢宗室,為叛逆之罪!同時加大漢皇叔原徐州刺史劉備劉玄德為車騎將軍領揚州刺史,賜爵吳候,江東孫策未經旨意便興兵攻擊揚州,致使天怒人怨,萬民疾苦,特削其名爵,倘若再與揚州刺史劉備交兵,亦是一般視為大漢叛逆,將累及祖上 ”“小說章節更新最快 。

這幾份詔書可說是完全體現了燕王劉毅的意志,在大義的立場上先對曹操與孫策二人加以沉重的打擊,bijing此時燕王身為皇綱正統之代言,一言一行皆是朝廷之意,這樣的打擊亦可謂沉重,它會使得曹孫二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失去民心人望,雖是暫未有實質的表現,卻可使得劉毅始終站在當時社會道義的制高點,對他而言yijing足夠。

對於燕王的意見伏後的支援顯得極為徹底,劉虞進位太尉為三公之一,張虎進為大司農,郭嘉以少府兼散議大夫,戲志才為廷尉,賈詡以太僕之位兼光祿勳,此外飛虎軍統領甘寧由平東將軍擢升前將軍,加徐州刺史安縣候,軼比兩千石、鐵騎營統領冀州刺史趙雲擢升後將軍加林縣候,軼比兩千石、龍驤營統領平南將軍徐晃擢升左將軍,加易縣候,軼比兩千石,虎衛營統領平北將軍張合擢升右將軍,加範縣候,軼比兩千石!此外張遼、高順、張燕、高覽、太史慈、鞠義、嚴綱、樊稠、華雄等一干戰將皆得提升,加為亭侯,軼比千石,其餘軍中戰將皆有封賞,而陳群、鍾繇、二張、簡雍、田豫、郭圖乃至徐庶龐統等人地位都有提升,此舉大大加強了劉毅集團的向心力!

此時的燕王劉毅躊躇滿志,待稍作修養之後便要揮兵南向,席捲大漢疆土!詔令發出之後他也在等著ziji的對手們做出回應,不過ziji在聲名之上處於極其主動的地位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爭霸天下之局,他劉郎生現在就是實力最為強悍的一方,無人可正攖其鋒!

不過就在雄心萬丈之時,劉毅亦在心中提醒ziji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當年曹孟德的聲勢猶在其上,可赤壁一戰卻成了絕代梟雄揮之不去的夢魘,從此終其一生再難見到一統天下的良機,他的那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雖是充斥著雄壯的英雄之氣卻也不乏悲壯之處,在劉毅看來,曹操赤壁之敗還在輕敵冒進,也許是志得意滿的原因,當時賈文和就曾經給出過暫緩攻之的意見卻méiyou被其採納,想必在曹操生命走到盡頭的一刻,英雄心中最為遺憾的便是此戰!

劉毅不想與曹操走上同一條道路,他不允許ziji的征途上會有赤壁之戰這樣的慘敗出現,因此他必須要時刻保持謹慎的心態,不去看輕任何一個對手,同時廣採善言,招賢納士,亦要加強自身屬領的建設與發展,論文才他不及曹操,可他要寫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絕不希望在ziji的終點到來之時還有著巨大的遺憾。

諸葛孔明在給劉備的隆中對中曾有言“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雖然後世對此有著種種不同的評論,可在劉毅眼中這至少是謀取天下的一條可行戰略,只不過劉備méiyou加以貫徹罷了,關雲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時卻未見蜀中人馬攻擊秦川,致使曹操可以全力以赴的對付這以一路偏師,造成麥城千古之恨!此中原因先今卻已是不可查了。

但諸葛亮的隆中對卻給劉毅提供了一條思路,既然其人可以兩路出兵以謀中原之地,那ziji不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嗎?至少這是一條可行的戰略。劉毅眼下要做的就是穩固基礎,逐步發展,切不可急於求成,此時他的屬領雖不及赤壁之戰以前的曹操,可無論人口還是生產力卻要過之,隨著shijiān的推移他只會越來越加強大,這其中只有一個前提,就是他不可輕易犯錯,尤其不能在戰略上失誤。

今日在州府之中議事之時,陳群向劉毅提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