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一箭雙鵰 (第1/2頁)

加入書籤

幕府本身可能沒有多大的能量,但是禁不住有些勢力可能會打著幕府的旗號與上杉娃子作對,就像是此時阻止上洛陣營一般,實際上也是藉助幕府名義實現自己利益的表現。

楊銳與上杉娃子不能排除,若是己方真得針對京都展開控制與爭奪,事態會發生怎樣的轉變。

因而接下來楊銳與上杉娃子的行動看起來並沒有任何的轉變,而且上杉娃子還主動挽住了兵馬,並未再向西進取,同時還開始陸續派遣使者與京都幕府交流。

這一過程就猶如三國文明區域諸侯爭霸之時,象徵性地向皇室進行請示一般,一般也就打個招呼就可以了,基本上沒有請示不下來的。

當然了,類似的情況在三國文明區域也是在楊銳佔據洛陽皇城之前,那時還沒有誰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室的聖旨也基本沒有多大偏向性。

無論三國文明區域各個諸侯與漢室保持表面上的一致,還是倭國文明區域大名與幕府進行協同,其實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為了站上輿論的制高點。

實際上,漢室與幕府是否同意諸侯與大名的請示,可能完全改變不了什麼樣的結果,但是也為其他勢力找茬之類的埋下了隱患。

上杉娃子與幕府進行協同,有為了輿論的一面,也有為了麻痺幕府和其他大名勢力的用意。

因而僅僅是示好還是不夠的,上杉娃子做了一個通常大名勢力大多數時候都會做的事情試圖勒索。

大名勢力就是這樣,表面對幕府的尊重與維護也是有代價的,可以算作是保護費類似的,基本上大名都是以獎賞的形勢給出,在此之前大名也會明裡暗裡提出自己的要求。

幕府自然也不是什麼要求都會答應,然而對於順手而為,又不用怎麼費力的事情,幕府也基本上會配合演上一出,體現對大名的賞識和尊重。

上杉娃子本次提出的要求,便是要幕府再賜一次大婚,並且在楊銳得知之後還仍舊是派遣使者如此說的。

這樣一個理由倒也無可厚非,只不過對於楊銳而言就大為不同了,上杉娃子要求幕府再次賜婚,首先仍舊是為了藉助賜婚之名試圖收攏人才。

其次,上杉娃子的另外一個目的也是昭然若揭,仍舊是為了充盈自己的**,為楊銳收攏恣意之物罷了。

雖然幕府不可能為上杉娃子去張羅具體的人選,但是隻要藉助幕府的名義,以當前上杉娃子的聲威,估計想要送女兒、送妹子的大名多了去了,甚至送媳婦的人也能找出來!

而且雖然楊銳感到有些無語,但是不可否認上杉娃子請求幕府二次賜婚的時間節點還是選得很好的。

就是要讓大家以為娃子就此作罷,從而想要與娃子結好之時,將他們的女兒、妹子、媳婦什麼的一網拉過來。此後娃子可以大膽暴露自己的野心,而不虞找不到老婆了。

等到各方大名發現上杉娃子這一點時,自家的女兒、妹子神馬的早已經送了出來,想要追悔已是莫及了。

而且這些人很可能會成為真正利益衝突發生之時的牽掛,從而左右其他勢力的取向,至少是給他們帶來一點點掣肘。

如此讓楊銳肯定而又腰疼的事情,他本人也是插不進手去,於是索性不再去管此事,而是繼續針對關東地域以及關西新得地域死硬派進行洗掠,剷除娃子轄地內最後抵抗力量,並儘可能地蒐集倭國文明區域歷史將帥。

上杉娃子將勒索女兒、妹紙的主意首先打在了臨近勢力身上,他們是當前與上杉娃子利益最相關之人。

此時倭國文明區域遊戲內勢力分佈與史實同一時期差距較大,史實之中織田上洛發生之時,倭國戰國正是由分散走向統一的節點時間。

而遊戲世界的實際情況,由於上杉娃子強力崛起的因素,關東以東以及東北地域比之史實之中更早地走向了一統,史實之中盤踞關東的北條氏早已經消失不見,武田信玄也已經走向了末路。

但是關西及其以西地域卻是與史實當中差不多的情形,甚至比之史實之中發展還要更加遲滯一些。

諸如德川家、朝倉家、淺井家、本院寺和一向眾等幾方勢力,都是關原以西地域最大的幾方勢力,其中只有德川家康聯合織田信長上洛,步了織田信長的後塵,此時還生死不明。

楊銳並不認識德川家康,不清楚對方是否參與到了桶狹間戰前挑戰的八十八名將領之中,也不清楚若是沒有參與的情況下對方去了哪裡。

就連上杉娃子也無法分辨具體情形,因為倭國文明區域的甲冑實在是太特別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