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代理之戰 (第1/2頁)

加入書籤

楊銳倒是無意分析戰事的『性』質如何,他只是聽洛陽皇城傳來的訊息,劉表的生意又上門了。

這對楊銳而言肯定是個好事,劉表手中的東海金幣足夠,無論是出於商業方面的考慮,還是從軍事方面考慮,制衡江東孫家的角度而言,這筆買賣都做得。

而且劉表本次購置大型戰艦和遠端攻擊器械的數量,是前一次的三倍,規格和價格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楊銳本次獲得的荊州劉表訂單數額達到了近10億東海金幣。

這樣一個數字,即使放到現實世界之中,也是規模較大的一次軍火交易了,並且繼續創造著三國文明區域軍火第一訂單的記錄。

對此,楊銳肯定是持贊成態度的,從一開始楊銳等人就曾經進行過評估,單純依靠“引進”己方手中的大型戰艦和遠端攻擊器械,是無法讓荊州劉表勢力真正威脅到自己的。

楊銳的造船業在引進了手工作坊產業生產線模式之後,產能已是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別說是劉表所訂購的這些水軍物資了,即使江東以及其他諸侯勢力也同時來下訂單,楊銳各個造船廠房仍舊能夠源源不斷地供貨。

其實劉表水軍採購的意義也就是發揮一下造血功能罷了,楊銳所出售的水軍艦隻和器械附加值是非常高的,利潤回報率在600%以上,是通常情況下水面器械貿易的3倍以上。

為了彌補軍火銷售對劉表水軍實力的增強,楊銳最初便下了命令,凡是劉表勢力採購的水軍器械,必須至少3倍以上裝備己方水軍,使得內陸三支水軍各自都能夠保證劉表實力提升的1倍以上。

而製造這些艦船和遠端器械的資金,自然便是來自於劉表訂單的利潤了,而楊銳所規定的己方裝備增長幅度,則僅僅是針對劉表水軍實力增長而言,屬於附加計劃,並不在正常的裝備計劃之內。

換言之,楊銳幾支水軍該怎麼裝備還按照此前的規劃,同時劉表只要買一艘戰船,己方就在原先的基礎上多增加3艘戰船。

當然了,該計劃的知情範圍僅限於幾個人罷了,這要是讓荊州劉表給得知了過去,恐怕對方都不敢再來買戰船、買裝備了。

劉表不會得知此訊息自然是一個前提,其實劉表即使知道了相關訊息,也未必就會真正停下軍火求購之路。

一方面楊銳所出售水軍裝備效果實在是讓劉表動心,水軍將士反饋的資訊來看,其戰力之上提升了一兩倍不止。

另一方面,劉表荊州水軍也剛剛受到了江東水軍的埋伏襲擊,剛吃過一次不小的敗仗,吃了不小的虧。

此前所購買水面裝備折損超過了大半,真正逃出來的只佔了一小半,而且戰艦和器械還處處帶傷。

然而正是這存留下來的小半戰船和遠端器械,在己方水軍反應過來之後,為一眾水軍突出重圍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其強悍的火力直接撕開了一處包圍圈,這才使得部分水軍戰力得以儲存。

最為重要的是,參戰的水軍將領蔡瑁得以脫身,要知道蔡瑁一族可是劉表家的姻親宗族,是劉表立足荊州的一大靠山。

如此背景之下,荊州各方勢力對楊銳勢力所提供的水面戰艦和遠端器械自然倍加推崇,同時劉表也是急於挽回局面,因而再行到楊銳處大肆採購也實屬正產之事。

此前的一個背景,其實荊州劉表勢力已經認定漢陽城、夏口城是到嘴的肥肉唾手可得,沒想到最終煮熟的鴨子也會飛,這也讓荊州劉表大失體面。

經過一番商量之後,楊銳與一眾謀臣得出了一個結論,本次不但要滿足荊州劉表勢力的水軍艦隻和器械採購,還要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提供,以保證其能夠給予江東足夠的教訓。

最終楊銳決定採納荀攸的建議,直接從現有水軍艦隻之中進行調派,提供給劉表水軍先行使用,等到船隻和相應器械造好,再行補充到己方水軍之中。

反正也不會耽誤多長時間,很可能之時船隻從北向南,從徐州之地前往荊州之地調配一次的時間,那邊新的船隻的遠端器械就已經造好並補充到位了,相當於多了半程拉練而已,編制甚至都沒有受到影響。

再者在艦隻和器械運輸路線方面,原本楊銳認為可以在豫州建設水軍戰船、器械供貨專用船塢,反正豫州此時是無主之地,楊銳想要控制部分割槽域和水道還是非常簡單的,還可以作為向豫州發展勢力的前哨。

但是這個方案卻是最終被幾人認為並不是十分合適。

在場幾人由程昱作為代表提示楊銳,當前己方最為需要的是能夠打一場代理人戰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