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十路騎兵 (第1/2頁)

加入書籤

到得此時,聯盟一方話語權主要集中在了,毛利家、淺井家與尼子家三甲大名手中,不是其他大名不爭搶,而是為數不少的大名直接失去了勢力,甚至本人都下落不明。

諸如九州大島和四國大島的幾家大名基本上都是如此,這會兒確定還有勢力存蓄的,便只有長宗我部家。

長宗我部家暗自打造了一個小山城,其他勢力根本不清楚這個訊息,而且山城本身就處於十分隱蔽的中部山區,負責急推的方蘭水軍沒有發現也實屬正常。

但是長宗我部家也僅僅算作是有勢力存續罷了,隱蔽的山城註定了長宗我部家並沒有將多少實力置放其中,只不過是家主——長宗我部元親僥倖逃過一劫罷了。

其他被突襲的兩大島大名,也不一定就無法倖存下來,只不過此時凸顯出來的只有長宗我部元親一人而已。

三家做主的大名,其中毛利家家主——毛利元就又在聯盟水軍之中坐鎮,淺井家家主此前上洛劇情之中戰死,新家主尚且年幼,就只有尼子家家主——尼子晴久。

當然了,其他兩位勢力較小的大名也參與其中,不過話語權並沒有尼子晴久重罷了。

“尼子將軍,上杉謙信本次進攻有些雜亂無章,分兵十數支,其中大部分兵力都在五六萬名左右,11支是騎兵,上杉謙信確認在中軍。

我們正好利用山地不利騎兵作戰,分別進行阻擊,保證可以一一擊潰,最終再與上杉謙信中軍決勝,士氣大振之下我們將大獲全勝!”

陸路盟軍所搭建的臨時指揮所在一處最高的山頭,一位大名向尼子晴久建言道,同時他的建議也獲得了在場大多數勢力負責人的支援。

沒有其他意見之下,尼子晴久也是點頭答應了下來,但是心中隱隱還是有著不少的顧慮。

上杉謙信此時越後之龍的名聲早已經凸顯了出來,尼子晴久十分清楚這一點,但是眼前上杉謙信用兵方面,卻並不像所傳那般神奇。

在尼子晴久等聯盟大名看來,上杉謙信用兵最大的特點就是推進很快,這也是其部眾大量採取了騎乘的方式所致。

而在當前丹波國、但馬國與播磨國的交界,也是山***與山陽道交界的山地地形,上杉謙信騎乘兵力是沒有多少優勢可言的,甚至在作戰之時還將被針對。

尼子晴久已經無法再為隱隱的顧慮而浪費時間,眼下這會兒聯盟方面的危機他比任何一個外人都更加清楚,他也並沒有因為其他大名紛紛勢力崩潰而自身保留下來而情形,更多的心情則是深深的擔憂。

因而相比可能存在的隱患,尼子晴久也更加需要一個機會、一場勝利、一個拐點......在此情形之下,尼子晴久下達了分別迎擊其中11路騎兵的命令。

的確是直接針對上杉娃子的11路騎兵而去,這11路騎兵每一路都是五六萬部眾的規模,而聯盟一方同樣派出了差不多規模的步兵,與其正面交鋒或者偷襲。

雖然諸多家大名勢力直接崩塌,但是聯盟軍一方將領和部眾士卒的數量還是比之上杉娃子有著一點點優勢,即使這種優劣正在進行著反轉。

聯盟之人非常小心地接近各自的目標,利用山地地形的掩護,幾乎是自認為完美的一場場摸進、突襲正在上演著。

為了把握住機會,聯盟化整為零,除了中軍仍舊故作聲勢之外,其實接近半數的兵力都被分割到了11路阻擊兵馬之中,每一路平均多人,總數量近70萬人。

這一數字與楊銳最初的預估並不矛盾,楊銳與上杉娃子等人認為聯盟一方總的動員能力並不矛盾,最初他們認定聯盟能夠拉起的總兵力應該超過600萬之眾。

只不過推平戰略一上來,楊銳與方蘭水軍就打出了一波快攻,將九州大島、四國大島的聯盟勢力幾乎像破布一般割裂可開來,導致聯盟勢力差不多下降了一半。

而水軍方面,聯盟勢力又七拼八湊弄了小半人過去,甚至超過了100餘萬,他們拼的一方面是水軍,另一方面也大有搶灘登陸的意圖,其中有半數的船隻是載人專用的。

若是這部分水軍兵力能夠在遏制對方水軍的基礎上,將聯盟部眾投放到伊勢灣附近,說不得就能夠將當前的形勢來個大逆轉!這就是聯盟方面的打算。

“下馬!準備迎戰!”

卻說陸路方向娃子11路騎兵與前來偷襲的聯盟軍馬上就要遭遇,這時候其中一路騎兵的將領竟然讓己方部眾士卒全部下馬,騎兵瞬間變成了步兵。

通常情況下如果這麼做,通常都是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