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不戰而退 (第1/2頁)

加入書籤

“稟告主公,江東孫家大小船隻在湖口附近集結......”

“稟告主公,江東孫家大小船隻在虎林附近集結......”

“......”

“參謀總部”楊銳與程昱、郭嘉、孫乾、荀攸幾人正在判斷下堆江東孫家水軍集結的目的,而仍舊未得出結論之時,御宿勘兵衛又繼續連番報上了四五條孫家動向部署來。

楊銳也注意到,第一次在下堆集結的是江東孫家水軍,而後面各處集結的則是大小各類船隻都有,顯然不是為了打仗的。

而“參謀總部”內的幾人也大概有了猜測,此前下堆江東孫家水軍目標可能是上游三江口地帶,若是重奪三江口控制權,爾後更加深入也是有可能的。

同時孫家在湖口、虎林集結大小船隻,就很可能是為了陸上步兵渡江之用了,而渡江的目的並不難判斷——很可能是為了搶奪豫州這塊肥肉。

得出最基本的判斷,雖然不一定就完全符合江東孫家的預謀,但是距離真實情況應該已經不遠了。

對於這種突發情況,楊銳與“參謀總部”內的幾人都沒有著急,從一開始他們就認為江東孫家不會老老實實地待著,並做了充分的準備和預案,這會兒只能說孫家動作符合了預期罷了。

從一開始,楊銳也不認為豫州之地會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來,江東孫家的參與在楊銳看來也並不是什麼壞事。

可以把江東孫家想象城河蚌一般,不怕他插上一腳,就怕他當縮頭烏龜,讓楊銳沒有下手著力的地方。

而江東孫家對荊州事務的參與,楊銳則就舉雙手歡迎了。

按照當前荊州攻略的發展,就算是過程之中儘量地作壁上觀,劉琦藉助己方牽制拿下襄陽城應該不成問題,而襄陽城破也是楊銳所要的結果。

襄陽城破之際,或者劉琦已經被損耗大量實力,但是楊銳也不可能直接與其翻臉,如此輿論上是說不過去的。

因此江東孫家的參與就變得受歡迎了,孫家作為荊州劉表夙敵,能夠橫叉一槓子的情況下,說不得要省去楊銳很多的力氣,只怕他不來。

“傳令太史慈水軍,趁今夜夜行進入洞庭湖,佔據湖中洞庭山,守住湖口,等待命令。

傳令甘寧水軍,切勿打破徐州水軍正常水上巡視,若非江東水軍主動出手,莫要阻擋江東兵力渡江。

傳令長江水岸空靈密忍士卒,全力關注各處江東實力動作,詳細記錄對方將領以及出兵情況,任何最新訊息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回報......”

預案建立之時,楊銳與一干部將早已經商量過大概的對策,此時實際的情況發生,楊銳心中早有腹稿,有條不紊地頒佈下了數道命令。

眼下江東孫家力量只需要全力監控即可,瞭解清楚各路兵馬數量等資訊,以便將來發生摩擦之時進行應對。

楊銳有種預感,本次荊州攻略之中,很大機率上可能會與江東孫家產生摩擦,甚至撕破臉皮,說不得楊銳還能夠藉助荊州內亂機會給江東孫家一個教訓,同時為接下來江東攻略埋下種子。

若是放在前面幾天,楊銳如此排程肯定會引起劉琦的不滿,因為太史慈一支約定中的主要水軍兵力被楊銳雪藏,只出動了一些中小船隻到襄水之中晃了幾圈。

但是現在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莫說是太史慈水軍主力一支分散隱藏著身形,就算是暴露出來,劉琦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意見。

一方面是劉琦面臨宜城門戶之戰,甚至不久之後就要兵臨襄陽城下,沒有過多的精力來關注後方楊銳水軍的情況。

另外一方面,楊銳勢力能夠與江東孫家勢力糾纏到一起,也正中劉琦的下懷,他從一開始便設想了東海王與江東孫家糾纏的最好處境,眼下這種情況可能成型,劉琦自然是裝作不知道而不去管它。

話說劉琦兵臨襄陽城門戶——宜城之下,此時其手中大軍數量仍舊有20萬名左右,2萬人駐紮於此前攻下的江陵城確保後勤輜重補給;劉琦水軍更是縱橫於襄水之上沒有對手,除去被守得嚴絲合縫的一片襄陽城附近水域。

可以說,當下劉琦部眾達到了氣勢最為鼎盛的時候,外部環境也到了最佳時刻,只要一舉拿下宜城門戶,便可以直搗黃龍,與東海王部眾一同全力攻下襄陽城。

與之相反的,宜城守軍實在心中晃晃,據傳東海王部眾兵臨襄陽城下,襄陽城已經發生內亂,守軍都控制不住局勢,宜城這裡守不守得住還有多大意義呢?

這當然是楊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