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二次得月 (第1/2頁)

加入書籤

由於早有預謀,雖然出兵時準備不甚充足,但是以有心算無心之下,劉琦進兵還是比較順利的。

僅僅用了兩天時間,劉琦30萬大軍已是西出江夏郡,馬步大軍過了竟陵城,水軍更是進入到了襄水中游地帶。

此前一直在江夏郡範圍之內,馬步並沒有受到任何阻擋,而劉琦水軍已是與南郡士族所把持的水軍有過兩場大戰與數場小戰。

憑藉著剛剛大量換裝的犀利,劉琦水軍幾次衝突下來,簡直是無往而不利,捷報頻傳到劉琦的手中。

發兵之時劉琦只是象徵性地在水軍坐鎮了一段,大頭還在馬步大軍方向,此時的劉琦已是回到了陸上大軍陣內。

屢屢得到水軍大捷訊息,劉琦心中高興之餘,也並未因此而對自身實力產生錯判,現在其水軍比較強是不錯,能夠打敗江東孫堅的水軍算得上強了。

但是這都是由於從東海王處購置了兩批為數不少的艦隻和墨家遠端裝備,從而使戰力得以提升的結果。。

無論艦隻還是墨家遠端裝備,都是消耗性的,損耗之後就不可再生;而且無論購置的裝備有多強,總是不會比賣家所持有裝備更強。

此時的劉琦已經隱隱感覺到,水軍或者說長江之上將來最為主要的對手,並不是江東孫堅,而是東海王烈陽。

而本次劉琦求助於東海王烈陽,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若是沒有外來支持者,以劉琦在荊州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士族進行對抗。

至於外來的東海王勢力會產生怎樣的威脅,劉琦也只能寄希望於勢力之間相互的制衡,以及天下人對東海王不會主動侵佔其他勢力的普遍認知了。

東海王被封為青州刺史後,從當年的兗州之戰開始,到徐州之戰、烈曹之爭、烈袁之爭,甚至此前不久才發生針對荊州的豫州之戰,看起來都是東海王被動反擊的。

實際上,劉琦也沒有對第二種原因抱太大希望,而是對前者勢力之間的相互制衡更加相信一些。

當然了,劉琦也是有著自己打算的,他在就有所決定,待到順利拿到荊州控制權之後,要有一個像樣的動作,一舉確定自己在大漢的地位。

不過眼前劉琦有些疑惑和氣憤,自己這邊已經單方面出兵兩天多時間了,東海王那邊還是風平浪靜的,每次透過使者問及,都說正在準備之中。

劉琦倒是不擔心東海王會違背約定不出兵,而是覺得眼下自己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同時失去了攻取襄陽城的最佳時機。

如果沒有外在東海王勢力的牽制,吸引儘量多的荊州士族力量,劉琦可沒有任何的信心一路打到襄陽城去,更別說攻克在整個大漢防禦都名列前茅的襄陽城了。

劉琦不斷透過使者催促,楊銳這邊也是苦笑,他第一次體會到資訊傳遞手段太過便捷帶來的干擾了,這會兒也不能太惡了劉琦,以免發生局勢上的變化。

因而楊銳只能哄著劉琦,此前楊銳與程昱、郭嘉、孫乾、荀攸等人商量的結果是拖個一兩天時間再發兵,至少取得輿論上的主動即可。

而到達南陽郡皖城的張繡與賈詡卻是傳來了訊息,建議能拖一點是一點,因為他們在南陽郡抓獲了劉表曾經的一個近侍,說根本不清楚劉表重病這回事。

這也讓楊銳產生了懷疑,若是劉琦有意作態,與劉表唱了雙簧,雖然楊銳仍舊有信心能夠一舉定了荊州,說不得耗費的力氣將會很大,而且要承受不小的損失。

那樣一來,雖然楊銳不至於放棄本次針對荊州的舉動,但是恐怕要好好調整一下進攻的計劃了,畢竟荊州戰事如果拖得太長,倭國文明區域上杉娃子那邊也將丟失不少好機會。

在楊銳看來,甚至荊州事宜可以再拖上一陣也不玩,而倭國文明區域已經到了逐步控制全域性的緊要關頭,反而耽誤不得。

因而楊銳準備按照賈詡的建議,再好好觀察上一些時間,畢竟史實和演義之中,關鍵時候都是賈詡的建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眼下楊銳也是不敢輕視。

如此情形之下,楊銳就要忍耐著劉琦的催促,不斷地進行安撫,同時也加緊了對劉琦行動真實性的探查。

好在第三日劉琦馬步大軍進入到南郡之後所遭遇的一場激戰及時地暴露了真相,南郡接近江夏郡的一座重城——江陵城,是劉琦不可繞過的節點,如果不拿下將使其陷入被包餃子的危險,後方根本無法得到保障。

根據空靈密忍所傳來的訊息,劉琦直逼江陵城下之後,二話不說地便開始激烈攻城,根本沒有給對方和自己留下緩和的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