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又是三問 (第1/2頁)

加入書籤

各方分賓主坐下,再次一番敘談之後,楊銳感覺時機已是差不多,這就要開口詢問,讓管寧歸服,沒想到話剛出口,管寧已是有所覺察,率先有了話語。

“吾曾聽聞舊日賈詡賈文和曾趁借糧之際,三問東海王而退,更是知曉東海王之【形勢逼人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莫逆本心、莫違本性、莫泯志求】之論斷,所聞者無不心撼。

今管寧亦斗膽對東海王有三問,還請東海王不吝賜教。”

管寧止住楊銳舉動說道。

“管寧先生詢問便是,本王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楊銳難以察覺地微微皺了皺眉頭說道。

當初賈詡前來借糧食,三問而退的典故的確是有所流傳,管寧能夠聽到也實屬正常。

不過此時管寧提及此事,楊銳也是心中一黯,要知道當初楊銳對賈詡可是抱有很大收服希望的,感覺已是極大的拉近了距離,然而對方三問而退之後卻是沒有機會更進一步接觸,甚至至今杳無音信。

這會兒管寧再次提出要問三個問題,楊銳頓時有一種要重蹈覆轍的感覺,對方這麼大老遠的跑過來,如果僅僅像賈詡一般問上三個問題就跑掉,那麼楊銳將情何以堪。

但是對方要問,楊銳也只能表面答應著,總不能不讓對方問吧,很多時候楊銳也判斷,當初賈詡三問應該是增進關係的一種途徑,只不過自己的回答可能並不完全合適。

那麼這會兒楊銳則更加需要將管寧詢問這事給答應下來,若是推脫的情況下,估計連增進關係的渠道都將失去了。

“管寧斗膽,首先要問東海王的,是以何名義得天下?”

管寧捋著鬍鬚,首先開口問道,讓在場的楊銳、程昱、華歆都是一驚,誰也沒有想到管寧首先便問出了一個如此“大逆不道”的問題來。

此時很多人都對漢室天下並不抱什麼希望了,前面甚至還有袁術自己稱帝的事情發生,然而誰也不願意輕易就將漢室社稷給否定掉,袁術稱帝之後也是很快被各方諸侯給擊敗了。

袁術的失敗與之本身的勢力強弱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天下之人對漢室還未消除的認同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至少名義上曹操等諸侯都高舉了討逆的旗幟。

因而此時管寧問出這樣一個問題來,大有將楊銳陷於不義的意味,何況此時小皇帝劉協的臣子華歆就在場,更是挑戰諸人對楊銳的認知底限。

“管寧先生所問,請恕本王無法給予答覆,而天下大勢如何,數年之內也將有定論才是,管寧先生與諸位拭目以待便是......”

可以說管寧的問題比較尖銳,特別是華歆還在場的情況下,即使此時楊銳的心態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也是不願意立即便承認什麼。

“哈哈哈......東海王答覆巧妙,數年而已,管寧自然要拭目以待。”

本來楊銳也並沒有說什麼,最為主要的意思是按照此時形勢的發展,各方諸侯勢力可能會走向集中的局面,就像史實當中那般各方稱王、稱霸一般。

但是僅僅經由管寧隻言片語之後,再去理解楊銳的意思已是發生了變化,只不過楊銳在看華歆表情的時候,卻是並沒有發現多大的異常,想必他也認識到漢室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

“敢問東海王第二個問題,若得天下......嗯,若是誰人重得天下,東海王以為當何以治天下?”

管寧繼續問道,本來他還是要以楊銳奪天下為前提進行詢問的,念及此前楊銳迴避的意味,隨即也改了口,不過本質的意思卻是並沒有什麼不同。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

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

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

現實世界當中有著民富論的流派,楊銳一直都是很認同的,其中一檔電視節目還做過專門的討論,楊銳印象頗為深刻。

面對管寧的詢問,楊銳耳熟能詳直接引述了那場討論的片頭語,引自管仲的《管子·治國》,正好是管寧一家子的,以此做了闡述。

當然了,這也只是楊銳認為其中最為緊要的,同時也是楊銳當前在轄地之內一直致力於去做的。

遊戲背景之下的富裕可不僅僅是指有錢,同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