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代為統帥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有了在司隸州伐曹時的教訓,本次討袁之戰張遼已是銘記自己的職責,拿定了主意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不再進行攻城,而是專注於穿插、切割,消滅城外袁紹有生力量,切斷物資流通線路等。

因而自平原城出發之後,面對防禦力薄弱的繹幕縣城,張遼只是揮動大軍迅速繞過,將該城讓給了處於身後楊銳分身統領的中軍部眾。

張遼發揮摧鋒奇襲的輔助絕技,將一干先鋒騎兵部眾的作用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出發僅僅半個遊戲日,已是橫跨了袁紹所屬繹幕縣城之內的各個鎮級領地,將其中本就不多的袁紹部眾清掃了個大概。

此後張遼把握了一下時間,又統帥10萬名騎兵部眾迅速向著東武城的方向急驅而去。部眾出發時隨身便攜帶了兩個遊戲日的糧餉,張遼決定當晚就此奪取一塊大一點的鎮領地,於東武縣域之內安營紮寨。

後續跟進楊銳分身所統帥的中軍部眾,面對防禦薄弱的繹幕縣城也沒有遇到什麼異常狀況,此時城內袁紹守軍明知周圍早已經有楊銳騎兵過境,因而心態也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尤其是其中有部眾士卒也是參加過獲嘉會盟的,以及一些曾經遭遇過楊銳部眾兵馬的,都是將楊銳部眾戰力傳得有些誇張,繹幕縣城袁紹守軍計程車氣也就更低。

最終繹幕縣城內袁紹守軍面對楊銳分身中軍部眾犀利的攻城器械,僅僅是象徵性地抵抗了沒有一刻鐘時間,便自在衝入到城內的這路楊銳中軍部眾放下了武器,整座繹幕縣城之內所俘獲的守軍不足5000之數。

而西路濮陽城出發的楊銳部眾兵馬,則在渡過黃河之後就直奔與內黃縣城緊鄰的繁陽縣城而去,準備於當日首先奪取該座縣城。

唯有楊銳統帥少量兵馬與郭嘉。韓馥一起,前往內黃縣城與龍魂等大型玩家組織首領首先碰面了一番,約定了一下接下來討袁過程當中兩撥人馬的分工。

似乎是對楊銳的到來早有準備,追溯*龍魂一上來就提及將統帥權直接交給楊銳,擺明了本次便是要出手協助楊銳,經過一番推讓之後,楊銳竟是發現追溯*龍魂這一番態度很是誠懇,稍稍經過思慮之後,楊銳最終決定接下大型玩家組織百萬人馬的統帥權。

按照追溯*龍魂的說法,他們並無統帥這些兵馬的優秀將領,只有放在楊銳手中才能夠發揮出其最大的價值來。

同時追溯*龍魂也表示,玩家組織老大們一致見證了楊銳伐曹的全部過程,認定了楊銳討袁過程也不會太過曲折,認同將統帥全交給楊銳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這一點楊銳倒是不會否認,此前整個伐曹的過程當中,憑藉著攻城器械的犀利,憑藉著騎兵先鋒的機動,楊銳一方的傷亡一直都是十分有限的。

因而龍魂等大型玩家組織選擇交出統帥權也算是一種十分理智的做法,同時還充分表達了本次協助楊銳的誠意,畢竟本次出兵的意向、出兵的規模都是楊銳提出的,大型玩家組織交出統帥權以配合楊銳是表示誠意最佳的一種方式了。

其實楊銳也想到了,本次他提出要大型玩家組織協同出兵,若是單獨被楊銳安排一路的情況下,攻城和推進根本無法做到像楊銳部眾一般,到時候楊銳若是使其獨立攻擊某一座城池,會產生多大的折損還真不好說。

正面對上袁紹部眾無法避免損失,迴避戰事又無法體現出兵協助的價值,大型玩家組織方面也不能老是磨洋工吧,因而只要是理性地進行衡量,交出統帥權由楊銳統一排程、統帥,其實算是最好的一種做法。

最為重要的一點,大型玩家組織的100萬部眾都是玩家身份,基本上不必在意統帥權利變更對部眾忠誠度以及士氣的影響。

想通了其中關鍵,追溯*龍魂以及各大玩家組織老大的做法讓楊銳都有些佩服了,若是換做一些個其他什麼人,眼界、心胸稍有不及,恐怕少有能夠做到將如此眾多部眾統帥權直接交出來的。

而楊銳最終決定接過大型玩家組織部眾的統帥權,是出於更優配置其戰鬥力的需要,也是減少自身折損的需要。

面對袁紹這樣一個依然強大的諸侯,戰事之中出現折損之類都是必然的事情,能夠有人分擔一些損失,楊銳自然也是樂得接受的。

當然了,楊銳並沒有因為拿到了大型玩家組織部眾的統帥權,而動了其他不好的心思,楊銳還不至於去刻意削弱大型玩家組織,較長一段時間之內也沒有這個必要。

拿到了大型玩家組織百萬部眾的統帥權,楊銳與郭嘉稍稍商量之後,也隨後給了追溯*龍魂一個想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