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欲將會盟 (第1/2頁)

加入書籤

“諸位以為當何如?”

過了一會兒,袁紹見眾人都不言語,於是再次出聲問道,眉目之間已是緊皺了起來,不知道是在思索還是在懊惱。

在座眾位文臣武將已是將袁紹脾性摸得差不多,見到袁紹如此神態,心中對其所想自然猜得八九不離,十,於是紛紛出言獻策起來。

“主公,吾方不如再派使者督促各路諸侯,述之以實,曉之以理,使各路諸侯明瞭烈陽之危害,加緊針對其進攻節奏,主公之大事當可期……”

有人建言道。

“此言有理,天下諸侯多以眼前利益為重,必使其瞭解烈陽之強悍,方才能夠引起足夠重視,而要使其知曉烈陽之強悍,則必先引導其與烈陽交手……”

有人充數地附和道,實質上並沒有提出多少有建設性的意見。

“主公,吾倒是有一想法,主公何不效仿當初群雄討董之法,與眾位諸侯會盟一處,合眾人之力共同應對烈陽?”

有人終於提出了十分有建設性的意見,只不過沒考慮到眼下時勢早已不同。

當初群雄討董之時幾乎仍是漢室一統,地方割據勢力還未成型,而且大多數諸侯都有著共同維護漢室的取向,真正為成就霸業而考慮者幾乎沒有。

這會兒諸侯卻是則分列各地,各自都有著自己的利益取向,所圖也早已不是為了匡扶漢室這樣共同的目標,可以說很難再糅合到一起了。

“此言有理,當可行……”

“以吾主四世三公之身,當可使天下諸侯附和……”

“吾附議……”

“……”

不知道是冀州的一干能臣武將對袁紹身份過於信服,還是說他們的眼界受到了侷限,本來已經並不如何現實的一個提議,卻是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

而場中剩餘為數不多幾人,卻也並沒有出言阻止此事,局面已是如此,或者其即使阻止也不會有多大成效了。

包括袁紹本人也並沒有覺得其中有什麼不妥之處,這樣一條建議最終竟然很快被袁紹拍板定了下來,並確定了會盟的地點——獲嘉縣城。

獲嘉縣城位於司隸州河內郡境內,按照袁紹及其部屬的考慮,之所以將會盟的地點選在獲嘉縣城,目的有幾個方面。

一是考慮到渡河的方便,不必再去連渡黃河、濟水兩條大河;若是將會盟地點放在延津渡口以東區域的話,情況則正好相反。

二是為了諸侯會盟的方便,河內郡獲嘉縣城處於袁紹、曹操、陳宮等勢力的交匯處附近,能夠讓儘量多的諸侯參與到其中來。

另外一方面,袁紹及其部眾也有意要將當前龜縮在河內郡的陳宮勢力牽扯進來,以增加一份實力。

無巧不巧的是,袁紹所選的獲嘉縣城正處於與官渡遙遙相對的位置,若是袁紹等勢力能夠成功組織諸侯會盟,並渡過黃河的情況下,正衝便是官渡的位置。

此前楊銳就曾經考慮過第三次大型系統劇情有可能與官渡之戰有關係,因而早就利用袁術、曹操、呂布等幾方諸侯的俘虜將官渡城進行了加固、修葺,眼下官渡可與史實當中有著很大的不同。

卻說袁紹確定下會盟的策略,同時也採納了分派使者的提法,只不過此時袁紹的各路使者便不再單單是督促各方諸侯對楊銳用兵裡,而將主要任務改為了說服各個諸侯前往獲嘉縣城參與會盟了。

且不說袁紹運作這件事情是否能夠成功,整個過程定是需要花費不短時間的,即使到了兩三個遊戲日之後,楊銳對此事仍然毫無所知。

兩三個遊戲日的時間過去,楊銳也逐漸終止了在袁紹腹地的活動,只因為袁紹傳令各處城池都將強了戒備,而大多數的糧食等資源也被袁紹轉移到了城池之內。

還是此前的原因,楊銳若是僅僅使用黃舞蝶和最上義姬的專屬特殊兵種進行攻城,所要花費的代價與所能取得的效果之間,按照楊銳的標準評判並不合算,“價效比”太低。

因而在袁紹有所提防之下,楊銳索性放棄了繼續進行敵後破壞、騷擾的舉動。

不過楊銳也沒有就此停下手腳,根據空靈秘忍傳回來的戰場資訊,曹操和張繡經過幾日的停頓之後,似乎達成了一些共識,雖未合兵一處,卻是齊聚東嶺關下,嘗試性地進行了幾次攻關。

依照兩方兵馬的舉動來看,說不得隨時都可能發起對東嶺關的大規模攻擊,在此情況之下,楊銳駕馭虛渡飛舟*靈魂,直接趕赴了東嶺關附近區域,準備趁亂做一下偷襲。

東嶺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