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小捅一刀 (第1/2頁)

加入書籤

“怎會如此!”

“怎會如此?”

“數以萬里計……”

袁紹反覆嘟囔著幾句話,雙眼已是變作了散光的狀態,如果是不瞭解背景的情況下,或者會認為此人已經魔怔了。

其實袁紹的確是有些魔怔了,由於數次在楊銳身上吃虧,袁紹早已經將楊銳當做了生死大敵,本次第三次大型系統劇情被袁紹看成了消除楊銳威脅的大好時機。

此前楊銳所處的形勢看起來也的確被動,各路諸侯以搶回傳國玉璽為幌子,從不同的方向向青州、兗州、徐州之地進兵,楊銳可謂是數面受敵。

雖然各路諸侯都不是很賣力,以至於袁紹一時有些心急,不過只要形勢發展下去,袁紹認為最終必定會讓楊銳應接不暇。

然而袁紹暫時被黃河天塹所阻,顯然有些著急,並由此發起了獲嘉會盟。

獲嘉會盟發起之後,北方區域發生寒災的系統公告隨之傳來,袁紹內心認定自己猶如天助,同時響應獲嘉會盟的諸侯數量也達到了袁紹的滿意,一切似乎只等黃河冰封足夠牢固,便立即能夠動搖楊銳的根基一般。

不過此時這樣一種預期卻是被猛然打破了,探查士卒竟然在黃河南岸岸邊發現了一道連綿的城牆,而且城牆的長度是以萬里計的,這如何讓袁紹不震驚。

這樣一道城牆就猶如有力的鐵釺,直接卡在了袁紹的咽喉之上,已是令其猛然間喘不過氣來,也讓其對楊銳的算計猛然失去了不少勝算。

更為重要的是,屢屢對上楊銳卻總是碰到各種各樣的困境,已經讓袁紹的信心大傷,甚至都產生了心理陰影,從一開始袁紹就覺得面對楊銳可能並不容易,卻是不曾想到首先就在這裡等著他呢。

“再探!摸清烈陽是否使用陣法抑或故弄玄虛……”

好一陣子之後,袁紹這才回過神來,隨即向探查士卒下令道,顯然袁紹還是有些無法相信,楊銳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修建起一條以萬里計的城牆來。

甚至袁紹將探查士卒所發現的情況歸為了陣法之流,還以為楊銳透過什麼手段施展了障眼法呢。

“通傳六路兵馬主事人前來吾主帳議事……”

等到那名探查士卒奉命而去,袁紹又傳令另外一名侍衛道。

不多久的時間,曹操、韓遂、張繡、蔡瑁、劉備、陳宮等六人已是相繼趕到了袁紹的主帳之內,在對待楊銳的問題上,這些諸侯和勢力並無二至,甚至可以說完全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而走到了一起。

“諸位可知,烈陽於黃河對面岸邊已然修築起一條城牆,欲阻擋吾等渡河腳步,此城牆綿延以萬里計,想必絕難突破,此乃吾通告諸位前來議事之原因……”

等到六路主事人到齊,袁紹將探查士卒所獲訊息向幾人詳細做了說明,在場幾人也是無不大為意外,對楊銳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完成如此大一項工程十分意外,其中也不止一人與袁紹一般想到了陣法和障眼法之類。

“吾已再次派人前往探查,諸位手中若是有何奇兵,此時不若也共同出一份力氣,摸清楚對方虛實為好,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便是此番道理……”

待到幾人商量、醞釀一陣子,袁紹再次出言道。

一干諸侯已經不是第一次會盟,袁紹也已經不是第一次當盟主了,因而對於盟軍各種軍事、後勤管理已經擁有著相當的經驗,對於各自部眾和資源的調配也有著成熟的做法。

首先便是糧草方面,袁紹和會盟的各個諸侯各自負責供應己方補給,若是出現短缺,則以金錢為支付手段與袁紹進行交易,袁紹這一盟主則負責保證糧草供應。

雖然大漢歷年來一直處於災情當中,而且前一陣楊銳也毀壞了袁紹後方為數不少的糧草,但是冀州是主產糧區域,袁紹也為戰事做了不短時間的準備,因而其手中糧草還是能夠保障當前戰事所需的。

而在軍事管理方面,袁紹同樣吸取了當初群雄討董之時的教訓,雖然並未整編幾路諸侯的兵馬,但是卻給各路諸侯分派了協同的任務,一律不準單獨行事。

加之其中袁紹、曹操、劉備幾人都是參與過群雄討董劇情的,並且議事之時幾人都紛紛現身說法,點名協同的重要性,因而各路兵馬倒也分工明確、令行禁止。

這也是楊銳此前想要趁著各路諸侯剛剛會盟進行偷襲,而沒有能夠找到突破口的主要原因,可以說此時河北各路諸侯防禦警惕性極高,相互部眾之間也沒有留下縫隙。

“報!陳宮大人部屬來稟河內相關事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