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官渡之戰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一個遊戲日的時間之內,甘寧部眾水軍船隻已是自上游、下游陸續而來,趕到了黃河主幹道與濟水的交匯處,並進入到了濟水之中。

這些黃河水軍船隻的目的地是濟水之上的各個碼頭,以防止凍結在黃河之中被地方部眾有機可乘,畢竟靜止的船隻可並沒有多少戰力的。

而在此期間與時間的“追逐戰”之中,各地駐軍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接到楊銳的命令之後,距離黃河河岸最近的陳留郡城、濟陰縣城、東平縣城、濟南縣城駐軍紛紛驅動區域內所分俘虜,俘虜數量較少的地域則駐軍直接動手,參與到澆築水、沙城牆施工當中。

到甘寧水軍部眾完全返回濟水之中後,很多地域已經在楊銳的親自督促之下,修建成了不短的冰沙牆體,緊鄰著黃河南岸,初步呈現出了蔚為壯觀的畫面。

不過各地牆體還沒有貫通到一起,整個的效果還沒有最終顯現出來,而在此時間節點之上,黃河水面已經冰封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往年最大的冰封面積也不過如此了。

而且隨著氣溫的驟降,黃河冰封的速度還在不斷地加快,前一天時間冰封三分之一水面,接下來整個黃河水面冰封起來說不得也要不了大半天時間。

黃河水面實現完全冰封,雖然並不意味著馬上就能夠任由兵馬、輜重經冰面推進,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層厚度達不到的情況下還可能發生危險,但是也絕對拖不了多長時間。

因而楊銳也加快了冰牆、冰城的施工速度。

“嘿呦!吼!”

“嘿呦!吼!”

“……”

黃河南岸附近,數十萬名的俘虜正熱火朝天地利用各種工具推沙、汲水、進行灌澆,如果不深入到他們中間去,根本無法弄清楚其身份只是俘虜。

因為這些俘虜在每個環節都是較為賣力的,幾乎不存在偷懶耍滑的行為,甚至給人一種是為自己主子賣力的感覺。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其實是因為楊銳對待俘虜的方式決定的,這些俘虜從開始為楊銳修葺青州、兗州北部城池開始,一直都是好吃好喝地被對待,並不像通常俘虜的待遇。

甚至他們在楊銳手中當俘虜的情況都比此前在己方軍營時都要好,至少在吃飽的問題上是能夠達到了,只要不是刻意去挑戰底限,就不必擔心吃飯和安全的問題。

特別是在乾重活的情況下,每一餐都能夠吃上肉、喝上酒,這是他們在軍營時都無法達到的。

即使在意外生病的情況下,這些俘虜們仍舊被很人道地對待,輕微者會被允許休息,稍重者就會被送醫。

最為關鍵的是,俘虜們並沒有被無限地剝削勞動力,每天的幹活時間都是有限的,同時一旦有颳風下雨之類的不良天氣,只要不是在特殊情況之下,他們都能夠獲得休息的優越待遇。

就比如最近一段時間,令所有俘虜們都十分感動的是,楊銳一入冬就給他們加了棉衣、棉被,天氣更冷之後還給他們添了火爐等取暖道具。

在此前提之下,俘虜們到楊銳手中幾個月後,其中大多數甚至比之此前都更加健康、強壯了不少,如果不是有家業的牽掛,他們普遍都覺得這就是安定的生活了。

因而在楊銳緊急策動俘虜們前來澆築冰牆、冰城之時,這些俘虜們並不存在心理上的阻力,反而是十分積極,只因緊急任務的交付基本也就代表了豐盛大餐的到來。

也正是因為這種前提的存在,楊銳在黃河岸邊的緊急施工才會有快速的推進。

另外一個前提,便是楊銳木器加工作坊群所產出的各種工具了,施工過程當中運輸沙子和水,以及拋灑水、沙進行堆砌,這些工具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當然了,由於氣溫仍舊未達到滴水成冰的程度,楊銳堆砌的冰沙牆也只有半人來高,其中用沙量較大,只不過是為下一步的繼續建造先打下一個基礎。

卻說隨著黃河水面冰封速度的加快,果然沒有出乎楊銳的計算,僅僅六七個時辰之後,整個黃河水面已是連成了一片,放眼看過去再也不見水波粼粼的場景了。

“系統公告:冀州州牧袁紹向大漢獻皇帝劉協取得聖命,會盟諸侯於司隸州獲嘉縣城,共同討取傳國玉璽文明聖器。

2個時辰之內諸侯可選擇參與本次會盟,1個遊戲日內玩家群體可選擇加入會盟陣營,對手陣營為東海王陣營,三國文明區域第三次大型系統劇情分支劇情——官渡之戰正式開啟……”

“系統公告:太尉曹操響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