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郭嘉四勝 (第1/2頁)

加入書籤

面對如此情形,楊銳最先想到的便是派出使者與公孫瓚、孫堅進行溝通。 .更新最快

甚至包括楊銳自己扶持起來的益州勢力劉誕,也同樣進行一下聯絡,以免自己處於極端孤立的處境,陷入類似當初董卓的處境。

不過楊銳的打算卻是被郭嘉勸阻了,包括其他幾名謀士在內,聽過郭嘉的理由之後,也都贊同郭嘉的看法。

“主公,此時吾方所處情形與當初董卓還是大有區別的,主公自然亦不會處於如董卓一般的被動,且聽吾逐一道來。

首先,主公根基穩固,遠非當初董卓所能夠比擬。

董卓之師雖是威武善戰,但是其根基之地在西涼邊疆,當初其被何進調至洛陽,雖以勤王名義挾住漢室天子,耀武揚威何等風光,但其在洛陽一帶卻是並無任何依仗。

主公亦當清楚,當初董卓初入洛陽皇城之時,曾經令騎兵部眾於夜間反覆入城,以冒充部眾數量規模,由此亦可見距離對於董卓的掣肘。

而主公之勢卻是與董卓完全相反,主公獲取青州、兗州、徐州等地已久,轄地之內物資富庶、民心凝聚、人口眾多,此為戰事之本也。

徐州多地雖是主公新得,轄地領民卻是多聞主公聖賢知名已久,加之主公得之以來及時推行各項制度,領民生活早已今非昔比,主公之慾求即為民心所欲向也。

此乃地利、人和之相,如此根基之下,主公若是進攻必將所向披靡,若是防禦必將固若泰山,饒是狂風暴雨襲來,也難動主公分毫。

其次,主公部眾強悍、兵甲整齊,亦非昔日董卓所能夠比擬。

董卓據有洛陽皇城之時,號稱兵馬二三百萬之多,實則能戰之士怕是僅佔十之四五而已,其中猶如飛熊騎兵、幷州鐵騎之類勇勐之士則更是不多。

彼時董卓亦有如呂布、李儒、華雄、牛輔、郭汜、張濟、樊稠、李、李肅等諸多能臣武將,然董卓卻非識人之人,最終死於部將奸佞之手卻不自知。

反觀此時主公,擁甲四五倍於彼時董卓,士卒實力以及高階位士卒數量都非董卓所能比擬,戰力自然不在等同水準。

而吾等主公謀士、武將眾人,力同心者眾多,奸猾忤逆者不存,主公又有識人之明,眾將敢不用命,遠非董卓眾所能抗衡耳。

再者,主公於種植、製造、商盟等諸多經營方面,遠非董卓所能堪比、所能想象,物資充裕程度則更是天壤之別。

董卓者,雖欺凌於漢室宗族之上,所依託卻仍是漢室之威與漢室諸多臣子、產業,其自身可堪一提之基業卻是微乎其微。

主公則大為不同,自種植甘薯開始,到後來作坊式聚集區的建立,直到商盟的成立於運作,無不是主公用心賦予之結果,於此董卓遠遜於主公。

除此之外,嘉以為最重者,當是主公自身與董卓之區別,嘉無需諛美,在場諸位當自有感觸,在此不必細表,董卓比之主公則遠遜矣……”

郭嘉洋洋灑灑一番話,把楊銳與董卓做了四個方面的對比,來說明楊銳絕不至於落得像董卓那樣孤立。

“……主公,依嘉之見,有此四勝主公已立於不敗之地。

然此時卻並不宜太過主動聯合其他諸侯,正如異人所常說的,事實勝於雄辯,主公只需打上幾次勝仗,用事實告知眾人主公之實力,諸如公孫瓚、孫堅之類定然會主動前來示好。

再者,即使主公不去勾連其他諸侯,想來一些與主公交厚勢力定然也會審時度勢,謹慎選擇陣營。

因而主公此時只需切實尋求幾場勝利,同時在物資、商盟等各個方面採取些許控制措施,則必定可以從容應對當前劇情矣。”

郭嘉不僅僅是做了簡單地對比,而且也為楊銳謀劃了當前適宜的舉動,眾人又是一陣商量,共同為楊銳謀劃了幾項舉措。

第一個方面是糧食等戰略物資的控制,楊銳直接掐斷了幾乎所有對外糧食供應的渠道,唯獨保留下了范蠡的貨袋、瑚璉之器、白圭的儲鬥三個糧食交易道具途徑。

其中范蠡的貨袋還有將要到期未交付的一次訂貨,此後楊銳便準備也將該交易途徑停下來,而瑚璉之器是張讓與楊銳交易物資的道具渠道,白圭的儲鬥則是馬騰與楊銳交易物資的道具渠道。

張讓的物資供應楊銳不準備調整,而馬騰的物資需求則需要根據他在接下來劇情當中的表現而具體斟酌了。

除去糧食等物資之外,商盟內部交易會由於戰事即將發生,也不得不暫停下來,至少在當前情況下,出於對物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