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全面備戰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其中的重中之重自然是軍事方面的調整和部署。

當前楊銳總兵力已經接近萬名,這還不算正在訓練的低階士卒,其中超過9成都達到了5階士卒以上,即使6階士卒數量也超過了10%,同時還有少量更高階位士卒。

按照楊銳一貫的做法,通常在每一處領地之內都屯駐為數不少的兵力,而在重點部位則進行重兵部署,戰時或者特殊時期之下再進行排程。

此時面臨即將發生的三國文明區域第三次大型系統劇情,楊銳準備聽取程昱、郭嘉、孫乾、荀攸等人的建議,將部眾兵力事先改組為固守兵力和機動兵力兩種。

固守兵力用於長期在某一固定地點駐紮,負責該領地的防禦、安全和正常秩序的維持等,一般情況之下不進行排程。

機動兵力則專門用於處理戰事,同時可以按照重點方向成立幾個兵團,保證無論在哪一個方向的重點位置上,都能夠做到有兵可用,並能夠最大限度保證勝利。

此時楊銳轄地幅員擴大了不少,同時佔據青州、兗州、徐州三州之地,包括冀州的渤海國、整座夷洲大島、倭國文明區域範圍之內的蝦夷島等,都處於楊銳的控制之下。

拋開夷洲大島、蝦夷島之外,僅僅是青州、兗州、徐州以及渤海國所轄就有213縣之多,因而單單固守兵力一項,即使每縣以守軍進行派駐,也已經需要426萬名士卒。

再加上此時在蝦夷島、夷洲大島駐防的數十萬名士卒,就更加不是一個小數字了。

如此一來,楊銳手中的部眾數量看似龐大,實際上能夠用於機動的兵力其實只有300餘萬名而已,而且需要應付的方向不少,無論是冀州、司隸州、豫州還是揚州方向,其實都需要整個的兵團才能夠應付。

楊銳初步打算,應對北方冀州袁紹方向的兵團分配100萬名以上機動兵力,應對司隸州曹操以及西部州郡陳宮等勢力也同樣需要100萬名以上的機動兵力。

豫州、揚州方向雖然暫時有袁術作為屏障,但是袁術勢力傾倒在即,應對劉備、孫堅等勢力也同樣需要100萬名以上的機動兵力。

其中三大水軍艦隊還是要單獨分列出來的,隨著方蘭、甘寧、太史慈三方水軍船隻的不斷增長,其所需的水軍數量也是需要相應增長的。

三大機動兵團以及三大水軍艦隊確定,楊銳也開始謀劃各個兵團統領的人選。

此前楊銳也進行過初步的部將調動,比如將一些重點城池的駐防部將固定了下來,一些主要城池的內政部將也固定了下來,還將鮮卑、烏桓的10名將領分割了開來部署等。

不過這些排程還仍舊不夠,當前楊銳部將的數量看似增加了不少,卻是仍舊遠遠不足用。

固守和機動兩種部眾形式確定下來之後,楊銳也與一眾將領商議,勾畫了男主外女主內、武將主外謀士主內的兩大思路。

所謂的男主外女主內,是在非常時期楊銳準備將一眾家室利用起來,她們大多都是歷史名將/歷史名士層次的人物,統轄一地兵力並不如何困難。

而其餘武將便可以全力應付外敵,不再需要顧慮轄地之內的情況。

當然這種方式也有例外,諸如張寧、丁瑤、黃舞蝶、方蘭等久經沙場的女子,應對起戰事來都有獨到之處,有時甚至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要另當別論。

至於武將主外謀士主內就很容易理解了,歷史名將型的部將自然要更多地用在戰事當中,而歷史名士型的部將,除了部分頂尖的謀士,在戰時時期也是穩定內部發展和穩定的主要力量。

人員方面的排程需要成熟考慮、緩慢推進,有些則在戰時發生之時再做排程更為合適,因而調整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

除此之外,內政方面楊銳也著重加強了幾個方面的管理和運作。

首先便是夷洲的領民轉運和發展,此時袁術承諾交付1000萬名Npc領民,按照正常的速度不可能完全轉運到夷洲大島去,因而楊銳加強了南部區域大型運輸船的建造力度。

如果從北方,甚至是黃河流域調集大型運輸船,一方面時間上耗費同樣不少,另一方面北方若有戰事,也同樣會用到大量的船隻,再行排程回來同樣不方便。

為此楊銳再次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索性在徐州廣陵郡長江岸邊再次建起了一處密集的船隻生產作坊群,專門用於供應當前太史慈水軍的船隻需求。

袁術的1000萬名Npc領民楊銳還是能夠吃下的,即使屆時轉運不及,楊銳也完全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