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替身新郎 (第1/3頁)

加入書籤

陳曉楠一直所說的再從飛龍幣上獲利一次,所指的便是趁著其下跌的時候來一次抄底,爾後再設法救火飛龍幣,收益也就出來了。

飛龍幣貶值,讓袁術經濟破產的同時,損失的是流通性,受害者可不僅僅是袁術一人,當初凡是手中存有飛龍幣的人群其實都受到了牽連。

這些專業的知識楊銳並不十分清楚,不過陳曉楠卻是個審時度勢的操盤手,一直以來也都關注著飛龍幣變動的。

而首先向楊銳提及抄底飛龍幣的並不是陳曉楠,而是烈焰飛雪和玫瑰兩名王妃。

此前烈焰飛雪和玫瑰兩人不顧楊銳的勸告留了下來,倒是真得老老實實地做起了王妃,也不像其他玩家一般再去參與各種活動,每天裡大多數時間都是用來修習心法了。

除此之外,烈焰飛雪和玫瑰兩人還關注起了遊戲當中的各項事宜,其中涉及較多的便是遊戲發展和走勢方面,包括飛龍幣問題在內。

當烈焰飛雪和玫瑰一起找上楊銳的時候,楊銳頓時為無法找到與二女相處適當的方式而覺得有些頭疼,卻是不曾想二女所提竟是飛龍幣之事,而且還是從楊銳角度為出發點考慮的。

雖然楊銳無法確定,二女在飛龍幣一事上是否與龍魂等玩家組織進行過協同,烈焰飛雪和玫瑰的分析還是較為符合實際的,看起來是真心為楊銳考慮。

由此楊銳才就飛龍幣的事情詢問了陳曉楠,可是得到的答覆卻是還沒有到時候,同時還給了楊銳一大堆的分析。

其中最為緊要的兩點,一是飛龍幣接手物件的分析,二是飛龍幣接手時間的分析。

首先,發行貨幣所受到的限制很大,像楊銳作為異姓王、袁術自立為皇帝,這才有了獨立發行貨幣的機會。

不是每一個勢力都有資格獨立發行貨幣的,同樣也不是每一個勢力都有能力將飛龍幣接手下來的。

袁術飛龍幣發行總規模在12億刀飛龍金幣左右,相對於袁術自身的領地和轄地內經濟流通規模而言,其實已經過量了。

想要接手袁術發行的12億刀飛龍金幣,相關勢力就必須有相應的流通規模為基礎,否則接手過去之後一樣也是玩不轉。

因而陳曉楠分析當中,並不擔心大型玩家組織群體會出手搶下飛龍幣,其在遊戲內的商業流通規模還不足以完全支撐如此龐大一個貨幣體系,或者說至少還是有風險的。

其他勢力或者有相應的實力,但是真正願意接手飛龍幣從而救活袁術的,恐怕沒有幾個勢力,其中還涉及到袁術可能繼續發行的可能性。

這便牽扯到了陳曉楠分析的第二個方面——什麼時候接手的問題。

若是不能形成有效限制,飛龍幣一旦被再次盤活,雖然袁術受到過一次驚嚇,可是誰也不敢保證袁術不會再次使用飛龍幣的槓桿作用撬取利益。

屆時飛龍幣發行規模被再次放大,其中的泡沫只會越來越大,無論是誰接受都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因為這把武器的柄可是還握在袁術手中呢。

因此,根據陳曉楠的分析,只有等到袁術行將末路之時,才是接手飛龍幣最合適的時候,而且那時飛龍幣或者可以貶值得更厲害一些了。

最後陳曉楠還指出了一系列潛在的巨大風險,那便是袁術勢力被消除的情況下,已經發行過的飛龍幣是否還將存在?存在的情況下又是否還具備價值?以及是否有人能夠獲得飛龍幣的發行權力,真正接手飛龍幣等?

就算是作為同樣發行了東海幣的楊銳,在發行資質轉移或者終止方面都沒有獲得過任何相關訊息,因此對於飛龍幣所存在的幾個問題也是弄不清楚。

所以涉及到飛龍幣的接手,甚至僅僅是再次投機,都將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而且目前並不是出手的最佳時刻。

拋開袁術飛龍幣事宜不談,此時其雖然已經面臨經濟破產,卻也並不是無法維持下去了。

特別是在楊銳以商盟的途徑為其提供了“人——物”交易、“地——物”交易兩條途徑之後,袁術雖然手中金錢匱乏,但也能夠兌換到所需的物資,一時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所謂的“地——物”交易其實還是在圍繞徐州那幾縣之地做文章,是繼“人——物”交易途徑之後,楊銳為袁術提供的一個全新兌換手段。

此前袁術就曾經承諾從徐州退兵,甚至還下了自行退兵的聖旨,只不過因為楊銳未將其俘虜放回的原因,袁術拖延了從徐州退兵的程序而已。

為了讓袁術從徐州之地儘早退兵,其實說白了也是楊銳為了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