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孫堅立場 (第1/3頁)

加入書籤

袁術的一番算計,楊銳其實不難看明白,但是楊銳並沒有戳穿袁術的打算,也沒有刻意去打破袁術試圖去營造的影響力。

對於楊銳而言,三國文明區域的形勢最終還是以各方勢力大小而決定的,至於聲勢、影響力之類,如果沒有硬實力的支撐,說到底還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因而楊銳索性不去理會袁術的聖旨,任由他去造勢便了,只不過楊銳也不可能真正為袁術發聲,不給其他人看待這件事情製造依據。

至於袁術“聖旨”上所要求的,要楊銳退回俘虜的部眾士卒等內容,楊銳自然也不可能隨意答應。

原本楊銳就已經多次做出過闡明,袁術勢力退出徐州範圍只是與楊銳談判退回俘虜的一個前提,相信袁術雖然要求提得理直氣壯,但是內心也明白楊銳是不會讓步的。

無論是出於建立威勢也好,還是出於好面子也好,袁術如何表述只是他個人的事情,楊銳要如何回應則只需要等待袁術的實際行動就好。

袁術“聖旨”的事情原本只是一個插曲,僅僅代表了袁術的一個態度和動向而已,楊銳聽過郭嘉、荀攸的稟告之後便將之隨手拋在一邊了。

相比之下,楊銳更關心的還是徐州廣陵郡劉備的情況。

在楊銳看來,很大機率上袁術勢力應該無法存續到第三次大型系統劇情發生之時,因而楊銳本來也沒打算在袁術所佔徐州轄地上多費力氣。

屆時只要袁術勢力一倒,其所佔據的徐州6縣之地很容易便能夠收回來。

然而劉備的情況就並非如此了,史實當中官渡之戰過後才是劉備崛起之時,因而劉備可是“潛力股”,由不得楊銳不重視。

在這種考慮之下,楊銳從一開始便做了大體打算,至少在三國文明區域第三次大型系統劇情發生之前,要將劉備趕出徐州轄地範圍。

史實當中袁術覆滅之後,其豫州、揚州轄地幾乎是被曹操、孫策兩方平分,此時遊戲當中曹操勢力受損不少,孫堅也未像史實當中死於亂箭之下。

因此袁術稱帝前導劇情結束之後,各個諸侯勢力的發展,特別是轄地範圍將如何變化還不好說,但是楊銳肯定不願意看到在附近再出現強大的諸侯勢力。

反過來說,楊銳也自認也還沒有足夠的勢力將袁術轄地全盤收入囊中,如此一來則很可能會給周邊的曹操、劉備、孫堅等勢力帶來機會。

而三者也正是史實當中最終稱霸一方的角色,無論讓哪一方更加得勢,都將是潛在的巨大威脅,就像劉備,即使楊銳無法將之消除,也是將其趕得越遠越好。

也正因此,楊銳才希望袁術能夠多撐一會兒,消耗一下週圍諸侯的勢力。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楊銳的目的已經達成了一些,此前楊銳便藉助曹操與袁術交戰的機會,大大消耗了曹操一次。

同時劉備這會兒也被楊銳逼到了廣陵郡最南角的四五縣之地,袁術周圍幾大諸侯當中反而要數孫堅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了。

楊銳也已經覺察到了這一點,特別是在郭嘉、荀攸等人被兌現到現實當中,瞭解到三國史實背景之後,也是屢屢向楊銳提醒孫堅勢力的威脅。

而且相比之下,孫吳勢力更加擅長水戰和造船,在董卓之亂劇情當中,當時孫堅就曾經短時間內造出了大量的船隻,可見其造船能力之強。

照此形勢一直髮展下去,孫堅勢力必然將是楊銳水面之上最為強大的對手,甚至史實當中各色樓船都是出自孫吳勢力之手的,夷洲也是孫家勢力發現的!

當然了,這種情況已經因為之前楊銳與孫堅的一次選擇發生了很大改變,當初兩人撲滅洛陽皇城大火之後,楊銳選在了第十四州地圖和樓船建造圖紙,而孫堅則選擇了剩餘的傳國玉璽。

兩人的選擇導致了此時擁有強大樓船艦隊的是楊銳,而並非孫家勢力,拿到夷洲地圖的也是楊銳,孫家要發現夷洲同樣希望渺茫。

但是這並不能排除孫家在將來擁有強大水軍力量的可能性,孫家仍然是水面之上潛在的最強大對手。

而由於遊戲內孫堅未死的原因,袁術稱帝前導劇情或許也是一個消耗孫家勢力的好機會。

事實上,孫堅一直與袁術交好,一直到【徐州之爭】劇情的時候,孫堅還身為袁術的馬前卒,與袁術一起大戰過劉備。

只不過當初劉繇在背後攻擊孫堅地盤,同時孫堅與袁術當初似乎也達成了某項協定,孫堅將傳國玉璽交了出來,抽身回擊劉繇並開啟了江東奪取地盤的序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