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噴湧效應 (第1/2頁)

加入書籤

“嗯,看起來這裡好像還有那麼一點意思……”

當楊銳帶著任絲絲、陳曉楠還有小惠,來到黃縣海天城臨海船塢&木器加工作坊群,小惠看過樓船部件分工製造的場景之後隨口說道。

不過小惠的評價顯然並不是太高,連片的船塢之內,焦文負責為每個船塢都分發了部件加工任務,但是真正組裝成船的時候,又需要在各個船塢同時進行。

因而在同一處船塢之內,基本上三分之一左右的工匠在一處角落專門加工部件,三分之一左右的工匠專門負責船隻組裝,剩餘的工匠則在船塢之間收攏所需各個位置的部件,整個船塢顯得有些忙亂、不工整。

楊銳也曾經與楊銳進行過交流,希望將加工部件、週轉部件、組裝總成的三部分流程分開,但是系統規定的船塢建造圖紙是無法改變的,一時之間並無法做到。

本次楊銳將木器加工作坊也集中挪到了船塢群附近,便是有意讓木工作坊生產船隻部件,爾後船塢之內只負責組裝總成。

楊銳的想法是好的,不過真正要實施起來還是比較麻煩,需要系統認證的組合圖紙將船塢群與木工坊群連結起來才可以。

焦文作為木匠大師是可以設計、勾畫此類建築圖紙的,然而需要的時間卻是絕對不短,不是一個兩個遊戲月所能夠完成的。

從最初楊銳規劃作坊產業群開始焦文便行動了起來,饒是如此根據其估算,要完成整個船塢群與木工坊群總體連結,也至少還需要幾個遊戲月的時間。

“這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分工協作之後,樓船的建造速度已是有了很大提升,與以前相比造船速度不是以前所能比的。

而且焦文也正在設計圖紙,將新建的木工坊與船塢群連成一片整體,再有幾個月你們應該就能夠看見分工更加明確、建造速度更加流暢的生產場面了……”

楊銳接話向小惠說道。

事實也的確如楊銳所說的一般,自船塢木工作坊群建成、分工協作採納以來,船隻建造的速度整整提升了近兩倍之多。

至少已經能夠逐步消化商盟交易會所拿到大型運輸船的訂單,不會再繼續積壓了。

同行的任絲絲和陳曉楠也認同楊銳之見,農耕背景之下,楊銳能夠將手工作坊產業規整到現在這個程度已是十分不容易了。

接下來楊銳與三女將10處作坊聚集區剩下的幾處也全部轉完,其中能夠實現初步流水生產的只有茶葉生產作坊了。

只因為茶葉生產採茶、萎凋、發酵、殺青、鞣製、乾燥、炒制、精製每一個步驟都是清晰的,可以交給不同的人來分工負責。

而種植茶葉則是茶農的事情,此時泰山、東山兩處原生的茶樹就有不少,楊銳也調集了不少的npc參與新茶的種植,活計都比較簡單。

司吾城內就更加不需要操心種茶的事情了,完全是衛秀兒從南部地域聯絡的茶葉原材,初步進行到萎凋程式之後再運回來的。

因而茶葉的生產才較為容易實現流水和分工作業。

其餘諸如陶瓷製造產業,甚至比釀酒協同起來更難,由於缺少制胎標準,燒製的時候只能由制胎者本人來操作,否則便難以把控火候和溫度。

要徹底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同樣需要大師級的工匠來製造統一圖紙,使得制胎過程統一起來,燒製過程也才能夠有統一標準。

否則的話,則只能透過工匠自身經驗以及工匠之間的協調,漸漸建立起分工和默契,形成多個協同工作組。

總之,楊銳雖然規劃並初步建成了10處作坊產業群,但是要達成流水生產,至少是實現熟練合作,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的。

當前最為明顯的成效,便是透過整合和集中建設,相關產業的生產規模和從業人數得到了迅速提升,生產能力自然得到很大提高。

這也是楊銳所計劃的初級目標,達到這一點楊銳也算沒白費勁,浪費諾大的人力、財力、物力。

又是一個遊戲月時間過去,總計4大類10處作坊產業群迅猛建設發展的同時,隨著大量外來工匠的湧入,楊銳又陸續確定並開始建設另外幾處作坊產業群。

外來工匠的數量實在是足夠豐富,兩個遊戲月時間內,外來工匠人數已是超過了40萬人。

像釀酒、茶葉以及陶瓷製造等相對稀有行業,外來工匠人才都足以將第一批作坊產業群填滿,其它常規行業就更加不用說了。

這也是能夠催生楊銳轄地之內各行業噴湧發展,促使楊銳快速建立第二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