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兄弟相稱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不知陛下還認得本王否?”

楊銳進入御書房之後,小皇帝劉協也已經發現了他的身形,楊銳也不掩飾什麼,直接走近前來向皇帝說道。

在實際的權勢面前,楊銳並不準備遵循規矩向劉協低三下四見禮之類。

“系統提示:尊敬的玩家烈陽,由於特殊環境限制,您無法使用千遁符篆*靈魂。”

而在向劉協招呼的同時,楊銳也在嘗試千遁符篆*靈魂是否還能夠使用,得到的結果卻是否定的。

在進入到小皇帝劉協的御書房之前,楊銳也曾經分別在外城以及南宮之內發動千遁符篆*靈魂,得到的系統提示都是“是否確定使用”之類的資訊,說明那時該符篆還是能夠使用的。

但是進入到御書房之後,這裡的環境顯然已經不允許再使用相關道具了。

楊銳測試千遁符篆*靈魂,自然是為了以防萬一的情況出現,從而使用該符篆進行逃離,畢竟此時楊銳也算是深入虎穴之中,不得不考慮意外的情況出現。

“呃……卻原來是東海王大人!”

不得不承認,小皇帝劉協是十分聰慧、冷靜的,竟然在楊銳自報家門之前便識別出了楊銳的身份,要知道劉協也只是在當初董卓進京的時候與楊銳近距離接觸過而已。

後來還有個衣帶詔的事情,不過那時劉協與楊銳也未曾有過謀面,而楊銳對於小皇帝的衣帶詔也基本沒有理會。

“陛下著實好記性!”

對於小皇帝劉協的表現,楊銳也是發自內心的佩服,劉協不僅僅是對楊銳印象清晰,而且在猛然見到楊銳之後,僅僅是經歷了一剎那的詫異,馬上便恢復了正常。

劉協的這一定力顯然是其兄劉辯所無法達到的,即使是目前處於楊銳控制之下的劉辯,在見到楊銳的時候還是仍然會繃得很緊,完全沒有劉協的這一份反應能力。

這也是當初董卓執意要廢帝立新的一個原因吧,總體而言劉協不僅機靈、腦子好使,同時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處境,以及與權臣的相處之道。

只此一點,在接下來劉協與楊銳的接觸當中表現得就尤為明顯。

“來人,看座!”

劉協很是熟練地請楊銳坐了下來,並且還很是自然的對楊銳歌功頌德了一番,給人的感覺十分容易接觸。

“烈陽東海王兄盛名朕時常聽言,可謂是耳熟能詳,並一直掛念於心,未想到烈陽東海王兄此時竟然來到了洛陽皇城,實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啊,朕甚欣慰。

想烈陽東海王兄雖才能高絕,但轄地涉及三州,事務定然繁忙,能夠使得吾大漢諸多百姓安居樂業,當著實耗費了一番心思,此乃吾大漢宏圖之福也。

又聽得烈陽東海王兄打通至東瀛海路,欲代朕東征蠻夷,軍務亦是沉重,雖東海王兄功高蓋世,然朕卻是無以為援,實乃憾事,還請東海王兄多擔待才是……”

由於不清楚楊銳此來的用意,劉協不但將楊銳捧得很高,而且還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實際上內心裡還是擔心楊銳有何不滿或者無意間觸怒了楊銳。

特別是在稱呼上,劉協身為大漢皇帝,而且楊銳東海王的身份也是他封的,這會兒劉協卻是以兄長稱呼楊銳!

“陛下何須如此,治理州地,替天子牧,乃是本王之本職;而東夷猖獗不知尊卑,本王也早有討伐之心,陛下無須太過褒獎。”

既然劉協自主定了調調,楊銳也沒有再去謙虛的必要,經過遊戲當中的諸多歷練,楊銳對於如何自持、接物待人的尺度還是有準確把握的。

此時的劉協雖然名義上是漢室天子,然而卻是已經沒有多少能量,特別是在經歷了董卓西遷以及後來的李傕、郭汜亂戰之後,漢室皇帝也僅僅剩下了一個名義而已。

“東海王兄所言在理,轄地與外徵事宜一切以東海王兄考慮定奪,若是有需要皇弟之處,東海王兄儘管開口便是,定當全力以赴支援王兄所需!”

劉協很是知趣地不再談領地和征戰事宜,不得不承認劉協的聰穎和自知之明,在表示一切聽楊銳安排的同時,劉協還言及要支援楊銳的主張,顯然他已經猜測到楊銳此來必有目的了。

至此楊銳也是更加感慨,與聰明人打交道的確是要省下不少的力氣,楊銳原以為此來面見劉協必然要說上一陣,沒想到自己還沒有開口,劉協已是主動應承了大半。

史實當中劉協的戲份並不是太多,僅僅在董卓之亂和衣帶詔等事情上有過一些表現,以至於楊銳對於劉協的認知也不多,此時看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