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久留裡城 (第1/2頁)

加入書籤

裡見氏能夠在史實當中立足房總區域,的確是有著其獨到之處,遊戲當中也同樣是如此,當楊銳統帥黃巾部眾到達久留裡城的時候,城內裡見氏守軍竟然已經有了準備。

至少城門之外的一處施工一半的壕溝是剛剛挖出來的!

楊銳從海岸線前來久留裡城,總計也不過花去了一個多時辰時間,裡見氏竟然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發現了楊銳部眾的動向,還能夠有時間挖出半條壕溝來,實在出乎楊銳的意料。

近三個遊戲日楊銳迂迴折返,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其他倭國文明區域勢力的關注,另一方面也是要給裡見氏一個措手不及,為此甚至更靠近南方的館山城楊銳都沒有去取,不料裡見氏還是事先有了反應。

久留裡城構造比較特殊,所採用的是渦郭式繩張,整座城城呈現複雜的“回”字形迂迴,一圈一圈地向內延伸,最中央乃是該山城的天守閣。

這種城池構型也就決定了,久留裡城實際上只有一處西城門,而攻擊一方要衝入到城內,只能透過“回”字走廊一圈一圈攻入,而每一圈都將面對有海拔差距的上層攻擊,困難之處已經可想而知。

裡見氏在城門之前挖取的半條壕溝,位置正好橫亙在城門前三十丈位置,藉助地勢城牆之上的弓箭手可以攻擊到壕溝範圍內的任何區域,而一般的攻城武器都無法在壕溝外狹窄的地域內鋪陳而開。

史實當中裡見氏曾經數次在久留裡城阻擊北條氏的進攻,都讓北條氏至此望而卻步、不得前行,不知道是不是也如同遊戲當中這般,裡見氏不但擁有著堅固的城防,還有著超凡的偵查能力?

不管如何,久留裡城也是到目前為止楊銳遭遇到最難攻擊的一座城池,前次他也曾經攻略過此城,不過那時該城的結構比現在要簡單得多,顯然此間久留裡城重新建造過!

幸而楊銳手中的重型投石機效能遠超於普通攻城器械,最終楊銳幾乎是在60餘丈之外找到了一片空地,將100架重型投石機架設了起來。

重灌投石機的屬性標準為自身攻擊2000-2000,耐久2000/2000,配發石彈直徑3m,投射頻率2發/min,配重2000kg,打包速度>5min,移動速度1m/s,操作要求步兵6階士卒以上50名。

其中並沒有射程一項的說明,不過有著攻擊和配發石彈的直徑,也就基本上決定了重型投石機的射程,只不過會因為石彈質地的不同而發生一些改變罷了。

經過長時間地使用,楊銳對於重型投石機的射程已經十分熟悉,通常重型投石機能夠甩出70丈左右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也是楊銳將其佈置在60丈開外的原因。

在此要稍稍提及一些楊銳的推測,重型投石機是產自摩納哥文明區域的,而該文明區域城池並不算高大,卻是輻射範圍很廣,或者這也是重型投石機超遠射程的背景原因。

當然了,重型投石機顧及到射程方面的屬性,其射擊投送高度就受到了一些影響,在三國文明區域的時候還不是太明顯,像久留裡城這種倭國文明區域山城,重型投石機仰角攻擊範圍是有限的。

楊銳將重型投石機佈設在60丈開外,幾乎只能夠將城門附近有限的一片區域籠罩在內,想要攻擊海拔更高的上一層城牆,則需要重新排程重型投石機了。

“吱嘎!吱嘎!吱嘎……”

“呼!呼!呼……”

“砰!砰!砰……”

“……”

100架重型投石機開始怒射,漫天的石彈幾乎是一瞬間便將久留裡城堅固的城門消去半拉,大片的碎石向周圍迸射,藉助著地勢向下方滾去,填入了裡見氏此前挖取的半條壕溝內。

半柱香的時間都未用,久留裡城城門以及附近城牆便被破開,然而再往上方重型投石機的攻擊已經無法到達,楊銳只得開始挪動器械落腳地。

這幾乎註定了是一場艱難的攻城之戰,由於久留裡城地勢的限制,楊銳不得不連續不斷地挪動重型投石機,一小段一小段地向上突破。

而在久留裡城狹窄的渦郭式繩張通道當中,即使楊銳派出黃巾部眾進行衝擊,其實也很難將推進的節奏提升多少,何況面對梯田狀的城池遠端防禦,定然要付出不輕的折損呢?!

如此情形之下,楊銳只是讓黃巾部眾步步為營、壓在陣後,並沒有直接領部眾無謂衝擊城池。

艱難推進之餘,楊銳也給裡見氏帶了一個小小的驚喜,他利用100餘飛行單位,將此前所剩不多的數十枚“航空炸彈”給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