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全不對等 (第1/2頁)

加入書籤

此前楊銳已經透過機密樞打探清楚,曹操部眾主力是以燕縣、考城、濟陽、己吾作為重點城池防禦,爾後連結成一條防禦線的,這與曹操最初的佈置有所變化。

而冤句縣城距離其中的濟陽縣城距離很近,兩縣正中間隔一條濟水的支流作為分界線,不過支流不算特別寬闊,來回也有各種渡船,平常時候濟陽駐軍在兩三個時辰時間內就能夠援助冤句縣城。

只不過楊銳從前段時間針對曹操調兵遣將開始,便派遣了為數不少的戈船以及一些艨艟在河流之上,一旦交戰狀態之下,幾乎隨時可以阻斷濟陽與冤句兩縣的水上交通。

倒是兩縣之間還存在著其他陸路途徑,饒一些路的情況下相互之間也能夠做到溝通,只是那樣一來所需要的時間幾乎就要翻上一兩倍了。

前面楊銳船隻在支流之上只是探查,並沒有做出實際的舉動,由於禁兵的原因也無法做出什麼舉動來。一直到六州禁兵結束之際,楊銳的這些小型戰船才立即展開了動作,將該河流之上曹操勢力清理乾淨,並趁機封鎖了河道。

也就是說此時的冤句縣城在短時間內幾乎是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常規的手段之下曹操根本無法顧及。

相比之下,楊銳部眾無論是程昱、郭嘉、高順、黃忠、趙雲、管亥、典韋、于禁八名將領,還是包括所有6階、7階在內超過50萬之眾的精銳士卒,在冤句守軍面前幾乎是無可匹敵的。

首先是趙雲、于禁統帥名6階重騎兵以及名6階重灌雉刀騎,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繞過冤句縣城,直奔濟水支流岸邊而去。一旦完成沿途清野事宜,冤句縣城將真正成為一座孤城。

根據此前機密樞的探查,冤句城內守軍大約五六萬人的樣子,這恐怕還是因為冤句城處於曹操勢力前沿,需要重點佈置兵力的原因。

而楊銳此時的部眾士卒可謂是十倍於守軍也不為過,兵法有云三倍於敵可攻城,《孫子兵法》也載得詳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可以說楊銳對於拿下冤句縣城有著100%的把握,並且楊銳也不必按照兵法的記載長期圍城,那100架重型投石機可不是擺設。

由於距離並不遠,申時十分趙雲、于禁已經統帥騎兵到達濟水支流,完成了大概的清野工作;在天黑之前,楊銳親自坐鎮的主力大軍已經到達了冤句縣城之下。

“快去通告劉將軍,便說故友東海王烈陽來了,問他是願意接受投石機的攻擊,還是願意接受吾之誠意?一刻鐘之後若是還未有答覆,吾便攻城了……”

楊銳到達冤句縣城東城門之後,駐足向著城牆之上守軍大喊道。以當前楊銳的實力層次,聲音能夠傳遞的範圍很廣,幾乎東城門和附近城牆之上的守軍全部都能夠聽得清晰。

此前機密樞探查資訊,不僅僅掌握了冤句縣城之內守軍的大致數量,還從曹操部眾調兵之時的旗幟獲知了其主將的資訊,當初帶兵進入到冤句縣城內的,便是一名劉姓將領。

只是不清楚這名曹操將領的具體身份是誰,根據楊銳的主觀篩查,此時曹操較為強力的部將當中,劉姓將領也有著劉燁、劉延等幾位。

雖然有些拿不準是哪一位將領,楊銳還是首先上前唬了對方一通,以擾亂對方視聽,或者還能夠起到一些離間的作用也說不定。

“城下何人?為何冒充吾之故友?還要假借東海王烈陽的身份?

吾雖與東海王素未謀面,卻是知道以東海王之品性,其自然不會無緣無故前來攻打冤句縣城的……”

不出片刻功夫,冤句縣城東城門樓之上已是出現了一名將領的身影,同樣向著城下楊銳部眾大聲喊道。

此人瘦高身材,面淨無須,一身戎裝打扮,遠遠看去既有武將的威嚴,又不失儒將的風度,一時之間楊銳等人也是無從獲知其具體型別。

從其喊話的情況來看,此人的實力層次或許不及楊銳,但是也絕對是歷史名將/歷史名士層次以上,冤句縣城東側一帶攻守雙方同樣將其話語聽得一清二楚。

作為被曹操放在最前線的將領,此人顯然也不是那麼好相與的,僅僅是在三言兩語之間便扭轉了楊銳話語所營造的語境,既撇清除了與楊銳並非故友的關係,又給楊銳上了個套,使得作為攻城一方的楊銳似乎對不住其一貫形象了。

楊銳以及身邊的程昱、郭嘉等人,對於城牆之上劉姓將領的表現也是暗自點頭、認可,只不過此情此景之下,饒是其口舌如簧,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