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賈詡借糧 (第1/2頁)

加入書籤

劉協雖然慍怒,半天時間都不說話,但是最終卻是答應了下來,整個過程在王子服眼中甚至都覺得有些順利。

半個遊戲日之後,一道聖旨已是傳到了潼關,而伴隨聖旨到達的,還有劉協以及護駕的張濟部眾,只因為後方追擊的李傕、郭汜部眾已是近在咫尺,張濟部眾已經沒有了轉圜的餘地。

“興平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大漢獻皇帝一曰策書,冊封烈陽為東海王,轄地青州、兗州、徐州現控制區域。

東海王持九節鞭,以剷除賊臣,匡扶社稷。

命烈陽整點武器,統帥部眾士卒鎮守潼關,阻擊李傕、郭汜追兵,以為護駕……”

一道聖旨下來,楊銳被封為東海王,連楊銳自己都十分意外。

這裡的東海王才算是真的異姓王,此前楊銳所獲渤海王之稱號,所轄也只不過是一處郡國之地而已,東海王則將楊銳現有的轄地都覆蓋了其中。

可以說青州、兗州、徐州楊銳現在控制的這片區域,基本上已經快成為楊銳的私地了,即使楊銳在其中推行一些什麼政策,都是名正言順的。

最為重要的是,轄地之內的各種賦稅系統抽成比例應該會發生變化,這一點在渤海國範圍之內是已經經過驗證了的,郡國和正常郡還是有著不小區別的。

也就是說,劉協的一道聖旨下來,即使一切都不發生變化,也將給楊銳帶來不少賦稅方面的增收!

同時楊銳還得到了一件道具——九節鞭。

“九節鞭:特殊道具,大漢獻皇帝信物,效果猶如皇帝親臨,使用次數:3/3。”

楊銳獲得了九節鞭這件道具,幾乎相當於拿到了三份未籤內容的聖旨,顯然將為楊銳提供很大的方便。

而整個封賞事件看似十分偶然,連任務什麼的都談不上,歸根結底也是楊銳符合了遊戲的潛在設定,諸如聲望之類,否則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達成。

接下來楊銳自然是開啟潼關大門,給張濟大軍放行,可以說是一項非常危險的舉動。

楊銳部眾與張濟部眾雖然同屬於中立陣營,不過隨時都可以相互攻擊。因而楊銳除去放開潼關大門甬道之外,在通往城牆的四周匝道都設定了重兵把守。

其中以最為善於城牆戰的5階鐵衛近侍士卒把守,城牆之上大量的弓箭手也紛紛瞄準了匝道口,一旦張濟部眾有何異動,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發起雷霆一擊。

層層防範做好,楊銳部眾全部上了城頭,給張濟大軍讓出了一條道路,而張濟大軍似乎也無心作事,只是依次透過

關卡,並無任何異動。

如此情況之下,張濟大軍僅僅用了兩個時辰,便全部度過了潼關,整個過程當中楊銳都以防務在身為由,並未在劉協面前露面。

而此時李傕、郭汜追兵也已經到了潼關之下,幾乎就是先一步與後一步而已。

這也就能夠說明張濟大軍不惹事,關鍵是李傕、郭汜大軍在張濟大軍屁股後面跟著呢,算是變相地協調了張濟、楊銳通關的過程。

李傕、郭汜大軍趕至,然而張濟大軍大軍已經透過潼關,楊銳部眾也已經關閉關卡大門,眼見著劉協通關而過,李傕、郭汜二人自然是不甘心,第一時間對潼關發起了攻擊。

“殺啊!”

“殺……”

“……”

事實證明李傕、郭汜部眾犯了一個大錯,他們在未弄清楚潼關具體防守情況之前便對關卡發起了攻擊,首先迎接他們的便是一波箭雨。

“嗖!嗖!嗖……”

“……”

大量的李傕、郭汜部眾士卒被箭雨直接射翻,但是二人部眾卻是繼續錯估著潼關的守衛力量,將潼關之內守軍部眾當成了張濟部眾。

在這種誤判之下,甚至還有李傕、郭汜部眾衝上了城牆,可見眼界、認知對事情結果的影響有多大,只不過很快便被楊銳鐵衛近侍部眾撲了下去罷了。

李傕、郭汜大軍也不是傻子,在發起幾個撥次的攻擊之後,可謂是損失慘重,便暫時偃旗息鼓起來。

僅僅是幾個撥次的攻擊,李傕、郭汜部眾折損士卒數量就超過了人,為楊銳提供了大量的劇情積分值。

被冊封為東海王之後,楊銳就一直有些想不通透,弄不清楚為何劉協會如此作為;而同樣的問題郭嘉也同樣面臨著,他是想為楊銳爭取一些利益不錯,卻是沒有想到最終爭取到的利益超乎了預期。

相比之下,郭嘉所考慮的重點在於,此事到底是劉協自己的主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